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杨振宁传
举报
书名
杨振宁传
作者
江才健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221172006
出版年
2022-10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数
452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人物
传记
豆瓣评论
小白兔2小松鼠
23-5,本来春节前可以看完的,过年没带回老家,有没有电子版的,年后终于看完了。杨先生在现代物理学界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有一个比喻,将杨老在物理界的地位说的很形象:阿基米德开凿了一个山洞,可以住人。伽利略觉得山洞太简单,就挖了一个坑,要盖房子。牛顿包工头,带着开普勒,胡克,笛卡尔等一群小弟打了地基。然后由接下来几百年的物理学家,包括法拉第建起了一座房子。爱因斯坦觉得房子太矮,就扩建成一栋楼,这栋楼叫狭义相对论,其余的物理家就在这栋楼里搞装修,比如霍金就刷了一面墙。但有的人不愿意在爱因斯坦楼里搞装修,比如普朗克,波尔,海森堡他们另盖了一栋楼,叫量子力学。而杨振宁就在这两栋楼之间搭了一个空中桥梁,用标准模型贯通了这栋楼。
01-31
吴情
三十五岁即荣获诺贝尔奖,日后更是以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于学界不朽,从西南联大走出的杨振宁,实在令人倾慕。然而,比起成立门派,他更看重“孵化”一种科学创新的生态,而他确确实实做到了。和李政道的公案,是两个比情侣还亲密的聪明人之间的事,说不清道不明,一再提及难免徒留遗憾。
01-12
嗜睡症患者
有一些问题,但作者确实尽力了。超出预期。
01-16
雪饮刀
可知杨先生一生行事,适合我等普通读者
01-04
韧勉
本书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科技记者江才健2002年撰写的杨振宁传记再版,以专题形式将杨振宁的科学生涯、教育事业、家庭关系、与李政道决裂,与大陆学术界的交往,以及之于大陆科技文化建设的贡献总结到位,分析透彻。究其杨与李的决裂,旁人觉得杨总以老大哥自居,给人居高临下之感,与他人有距离,不是以平等姿态对待与他人关系,这不仅表现在与李政道的关系上,包括招学生不多,喜欢老实学生,七八十年代与大陆学者的交往时,大陆学者表示可以和李政道交流任何物理问题,但是杨只愿意和人讨论高深问题。再到之后他并未为他的一些杰出的合作者如吴健雄、米尔斯等争取同等的荣耀。杨振宁自身评价自己一生顺风顺水,又是出生豪门,发妻也觉得他有时候过于自我,或许只有如此专注,才成就了他在物理领域绝世无双的历史贡献。
12-20
陆圆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赶上某星与前夫撕破脸的八卦满天飞。但,江记者笔下科学家之间的八卦远比这那些来的精彩啊。是一本很不错的传记,很多生活记事。
12-07
bookbug
一本能让你在较短时间内感受杨振宁卓尔不凡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学术生涯的传记。之所以只说是感受而非理解,是因为一方面普通读者缺乏对规范场论、宇称不守恒等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奠基的认知,另一方面任何学术或人际之争都很难在一方缺席或拒绝接受访谈的基础上管窥全豹。尽管情感上我与本传作者倾向一致,就像从前对沈从文丁玲之争的判断一样,但毕竟偏信则暗,杨李之争的真相如何,仍是难解之谜。本传写法力求通俗易懂,持论公正,故而缺少很多人预设的八卦(假如学术纷争不算八卦的话),八二姻缘只在书前几张合影和再版后记中点到为止,不过翁、杜相貌之相似果不虚传。因此,在浓墨重彩的学术之外,着力点放在了杨的家世渊源和故国情怀上,“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与父亲杨武之1957年日内瓦终于再见时所得赠语,的确寓意深长。
10-28
yusen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师对真理的勇于执言,对科学品味的不懈追求。
11-06
陆钓雪de飘飘
1983年,格拉肖、萨拉姆和温伯格的“电弱理论”所预测的中间向量玻色子W(等同于杨—米尔斯理论中的规范粒子)和粒子,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探测器上找到了,这个发现,可以说进一步肯定了“电弱理论”,以及整个粒子物理理论规范的“标准模型”。找到W和Z这两种粒子的意大利实验物理学家鲁比亚和发展加速器技术的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米尔共同得到198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20世纪下半叶的物理科学发展中,电弱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以及粒子物理整个理论规范的所谓“标准模型”,是极为关键的重大成就,引领着整个物理科学发展的走向。而这些理论都是在“杨—米尔斯理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数学结构之上发展出来的。今天物理学界一致的看法都认为:杨振宁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他和李政道合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的工作。
11-05
邝海炎
作者是记者,该传不如杨建邺的《杨振宁传》更能把握学术脉络,但该传的优点是写人物比较立体丰满,有趣八卦也多一些。杨振宁说,1962年他们住在日内瓦的另外一个公寓。有一天晚上,父亲说起新中国使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从前不会做一根针,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从前常有水灾、旱灾,动辄死去几百万人。今天完全没有了。从前文盲遍野,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学……正说得高兴,母亲打断父亲的话说:‘你不要专讲这些,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排队站了三个钟头,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有什么好?’父亲听了很生气,说她专门扯他后腿,给儿子错误的印象,气得走进卧室,‘砰’的一声关上门。
10-25
靠美女图片过活
一个天才顺风顺水的一生。能承认自己顺风顺水是莫大的谦虚。本学渣一直好奇一个自己遇不到的问题,就是科研论文谁署名靠前是怎么定的,几个人合作的项目,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如何衡量?看完这本书发现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人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11-22
雾凇
介绍了杨振宁的生平、学术成就、师友亲情,尤其是作为科学家对对科学品味的追求。总的来说,杨振宁一生顺遂,研究成果也非常卓越。传记里也提到了不少他的师友同事们,看到这群高智商的才俊们讨论、研究并解决了各种高难度的科学问题,让人感觉很振奋,这是科学家们独特的魅力。书里对杨振宁的主要成就偏向介绍其在学术上的影响和重要性,并没有借机深入科普一下相关知识本身。也或许是内容太专业,作者作为非专业人士不容易向大众解释明白吧。书里也专门提到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分合之争,这个问题估计没法理清。借用书里提到做出重要贡献的吴健雄未能获得相关诺奖提名时候讲的一句话,“标榜着客观理性的科学,事实上并不能回避每一个科学家本身主观和偏见的先天宿命”。新版本末尾对杨振宁退休回国后的情况也做了补充。
11-18
danyboy
比预想的好看。作者的写法不是剪裁叙述,而是通过资料(包括他采访的一手资料)来”呈现“传主,因此大量的直接引用,我比较喜欢这种写法。我并不了解杨,看了才知道杨在物理学上的地位如此之高,而且主要不是因为诺奖;再就是他尽管非常幸运,但他的事业并不全然在于幸运、命运和天才,还在于他性格的简单、专注、谦逊,又不乏责任,他是一个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受过心灵和尊严摧残的人,这在当时太难得了。20世纪的中国,有人被家庭摧折,一辈子都受影响,杨的家庭并不富贵,但宽容和现代;当时的国家极其动荡,杨却仿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既不自卑,也不狂热,不为外物所移,这大概得益于强大的人格力量。另外,杨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有些传统,这既能部分解释上述他的人格,也能部分解释他和李政道的分手、回国、反对巨资投入高能物理等事情。
01-05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