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文化恐怖分子
    一般,基本是《技术与性别》的小修小补,没啥实质性推进,而且翻译得也不好,把柯律格翻译成鲁克斯也是醉了,可见译者是一点也不了解艺术史,难道翻译的时候就不会查一查吗,唉……07-07
  • 右手如歌
    只讀了前兩個部分,在第二個部分結束的時候提到了和公案小說相似的醫案,還點出醫案的可閱讀性和趣味性,這讓我還有些驚訝。也提到了“生殖文化”與婦女醫療,和前陣子讀的陳玉女寫的那篇由水陸畫展開的明代婦女墮胎問題的論文聯繫起來了,還蠻有意思的。10-13
  • 我是克里斯蒂
    由衷赞叹:这本书写的太好了!书中两条线,一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二是不同性别在技术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作者研究的主要是晚期帝制,我觉得学术方面是非常扎实的。这个时间这个领域其实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因此研究的很深入,也给我很多关于性别与技术的启发。很多房子设计,祭祀等等方面,原来是有学问在其中的。虽然信息量很大,但是一点也不枯燥,我有点知道这个书系为何如此受欢迎了,也不禁对学者产生深深敬佩,这本书适合反复细读,品味。书中还多次提到《天工开物》这本书,我也早就买了,这次想好好读一下。11-27
  • 钢铁加鲁鲁
    前面几章感觉比较有意思 后面农业技术略显枯燥05-12
  • 剑南道节度使
    作者对意图是将技术史和性别史结合起来,并将这两者上升到历史叙事中的核心地位,每一章节都是从技术的落脚点出发,去解决重大的历史问题。作者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是我理想中的技术史研究了。12-27
  • Léon
    一开始读起觉得振聋发聩 视角极佳 越到后三章感觉到强烈地割裂感 叙述农书之类的东西太多 可是人类学的方法太少 有一些太注重上层而忽略下层之感 材料选择挖掘有不足03-01
  • 吴 刚
    我是不太能读这种“象牙塔”之作,还是敬而远之吧。堆砌了大量符号学解构学等等专业术语,此外看不到像样的结论,所谓“废话数吨,微言几克”,翻来覆去技术的背后是政治、社会、道德教化……这当然不错,然而用这么大篇幅,有意思吗?01-10
  • soloye
    可以叫做古代中国的物质世界吧,并且帝制中国的物质向来和伦理衔接。最后画图不认真这点导致技术推广受限?那农学的传播可以依靠这样不精确的绘图么?或者只是作为文人自我安慰的一种把玩的嗜好?04-10
  • 绫懒遥
    说是比上一本更深入一点,但读起来没那么带感。不过讲到了《耕织图》。04-27
  • 深湛
    最头疼的就是这种零散论文整合成的书,杂乱无章,摸不到头绪,当然也有亮点,只是看300页收集到3个零碎的亮点,效率也太低了。11-11
  • 苏瓦林
    导论部分真漂亮,理论进路可说是走针绵密,研究经纬堪称勾连新巧,由此滤出“何为真问题”也施展得花团锦簇,然而一到实战就显得夹生,露了点怯04-06
  • ly的读享生活
    作者与李约瑟合著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卷。此书扣紧技术结构中的性别之分。把性和性别化的身体作为文化产物加以解析,在这个层面,知识和权力的关系通过日常技术对物质世界的塑造得到具体表达。至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在房屋建筑、纺织和生育等方面,对于赋予妇女生活以形态和意义尤其重要。07-18
  • 油头虚翁
    特别难啃的书,受限于自我水平有限,鸡肋般的不忍卒读,白馥兰对于中外历史的高超掌握在书里尽情展现。有一种说法,假若帝国晚期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或者任何一项自强举措可以平稳顺遂地实施下去,那么近代受辱的历史会有改写。读书体会到一个道理,我们高看变迁,低看一以贯之的连续性,还经常为后者贴上「停滞」的标签。帝国的走向并不能够依靠一时地更换掌舵人或者改变航路而迎来本质变化,因为几千年所孕育的好与坏的事物已然定型为发展模式,好话讲流芳千古,丑话讲积重难返,历史是这样,瘟疫下的当代也是这样,外强中干的气质与品性从未改变,未来像彼岸花遥不可及。02-06
  • 韧勉
    白馥兰的观点其实与潘绥铭的观点差不多,推动近代历史进程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另外还有妇女地位的提升,妇女参与纺织业的经济活动,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故而造成了社会的变革。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