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steroid
    没有读完所有的文章,但这形式分析真的是“走在钢索上的论证”,耐看(译文果然只能作参考…03-07
  • nehcir
    由wittkower开始一直到rowe再到eisenman,形式,亦或者autonomy of architecture已走到尽头。05-18
  • 裹蛋卷
    看过了,还是一知半解。01-01
  • Rapheal
    名作。手法主义与现代建筑有趣。透明性重读似乎理解的更深入了些。拉图雷特也值得反复阅读。04-21
  • momo
    非常牛逼,浅显易懂又不失深刻,启发很大。05-08
  • Andrew Zhi
    读了第一篇。。。范路的课11-29
  • 过客
    suspicious01-27
  • 拾捡书籍的小孩
    尽管我有时也会对没有尽早完成此书感到些许悔意,却丝毫不会为这样的拖延感到难过。因为某种程度上,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仍然保持着它们的有效性,其中一些很久以来还一直以翻印或者影印的形式在学生中传阅。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荣耀。——作者前言12-28
  • Bonbon
    A discourse ends in itself.11-07
  • 旧日
    随身带字典。这英语学的我。。。05-23
  • 盛夏光年
    我觉得我之所以觉得英文版好读只是因为我很多词不认识只知道了一个大概就以为读懂了。05-01
  • 俨然
    和Wittkower比起来,Rowe当然更为直接。但以黄金比取代传统比例的句法分析、类型的比较、结构作为一种概念(Wittkower是Alberti的墙建筑,Rowe是Chicago Frame)、视觉规则(Wittkower是透视,Rowe是立体主义)以及社会状况对建筑语言的影响(现代建筑被判定为更接近Mannerism的理由)都如出一辙。对Rowe而言,国际式是切实存在的,对他而言困难在于去界定那一度被否定却又坚信某种意义上必须的形式理论。09-24
  • quicksand
    去年在Vidler提醒留意那篇《手法主义与现代建筑》的情况下找出书重读,才读出未尽之言:来自维特科尔的古典熏陶、前现代主义的概念辨析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类似柯洪)、乌托邦与政治哲学。罗的历史评述是洄游式的,经常来回往复,不置必然对错;言辞经常从不苟言笑瞬间跳到插科打诨。乌托邦、新古典、个性与构图这三篇里潜藏了《拼贴城市》的写作素材,即罗翻出他写过的史料重新组合进新书。罗有浓重英国经验主义色彩,这一点与德法史论截然有别;这书几篇文章对现代主义尚抱有褒扬。透明性演化为他康奈尔时期的城市策略即图底关系法,但自身却戛然而止。罗的形式分析亦类似。罗的意识形态批判在拒斥激进美学与宏大构想的同时,明显在转化着波普尔;然而他自身的古典青睐又调入了一堆修辞行头。我相信罗是拉斯金的真心粉;越真心,越不挂在嘴上。06-30
  • 城市笔记人
    此书与Wittkower的《原则》、Eisenman的《特拉尼》放到一起去读,方显“祖孙三代”的学术血脉——而骨子里,又可以上溯到阿尔伯蒂的线构之说。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