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哭之笑之
    1.结构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而语言就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且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情,还有人类的思维。2.隐喻会聚焦于概念的某一方面,部分建构。3.方位隐喻不通过另一种概念,而是组织一个互相关联的概念的完整系统。但是经验基础很复杂。4.本体隐喻用于各种目的,多样化的隐喻反映出多样化的目的。5.转喻是用一个实体指代另一个相关实体。(包括提喻,部分指代整体)转喻主要功能是指代,隐喻主要是帮助理解。6.概念系统基于我们的各种直接体验,尤其是身体体验。7.与隐喻相关的唯一相似性是经验相似性,而不是客观相似性。8.重要的不是隐喻的真假,而是伴随隐喻而来的认知与推理,以及隐喻所批准的行为。9.真理与隐喻界定的概念系统相关,基于理解。10.隐喻是富于想象力的理性。11-28
  • 胡如隐
    最重要的观点是笔者认为并且证明了“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领域,在此观点下详细论证了隐喻的基础,产生,属性,连贯性结构和影响范围等等。论证环境主要是对话和争论,人是如何对隐喻的设定习以为常,以及人是如何在仪式中保留,甚至创造新隐喻的。02-06
  • 虫虫
    隐喻不仅仅用于语言和文字,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隐喻,甚至整个概念系统都是通过隐喻构成和界定的。隐喻建构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作者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用语做了解构,例如上与下的方位隐喻(我很高兴,I’am feeling up. 我很低落,I’am feeling down.)、将事件情感看成实体和物质的本体隐喻(将通货膨胀看成实体)、时间就是金钱这句俗语的多层次建构等等。隐喻的结构及其复杂的连贯性体现了严谨的逻辑和高超的技巧(思想是食物基于思想是物体的本体隐喻和头脑是容器的方位隐喻)。最后扩散到了哲学和神话范畴,给这些原本就与隐喻息息相关的领域赋予了新的意义。11-29
  • 普照
    本科论文主力参考用书 No.0101-31
  • 影身
    读此书首先想到的居然是以蒙太奇为代表的电影剪接技术的魅力,或许正是对图像的拼接一定程度上与人们通过隐喻理解世界的基本规律有着相似之处,通过剪接图像获得新的意义才如此顺理成章、经久不衰。03-01
  • DizzyWhale
    理解隐喻,是分辨社会文化政治如何控制和塑造个体的基础。Inspiring就是形容这类书的。五星。04-05
  • 把噗
    概念隐喻:跨域联系(映射),感知经验的相似性,影响。12-21
  • 冬至
    写得蛮好。前半部分关于隐喻的举例分析可全部附带原文,英语的很多介词短语译过来容易失去原文中的隐喻意味;后半部分开始发力,探讨隐喻的意义与语言哲学的纠葛,很有力度,但略显粗暴。可将此书改编成一节名为“如何写出更好的隐喻”的写作课。12-06
  • Mabel
    前半部分读得很煎熬,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觉得如此不耐烦又舍不得放弃,果然读到最后两章终于云开月明,感觉开了天眼07-17
  • censored dump
    写了长评,短评就说说感受吧:1.读得非常畅快,好几次刚想到什么就在下一页读到了,这种感觉很奇妙;2.文理兼修,尤其是后记做了神经科学、数学领域的补充,对认知论有很强的冲击,让我感觉文理之分也许只是心智在低阶层面的辅助线;3.如果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隐喻学说并不是新的事实发现,而是对事实新的处理范式,正如作者所言“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4.这种角度与“同音异义”学说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把凝结在语言中的隐喻理解为内在、固定的属性还是互动、灵活的功能,对于像“反驳”、“指出”、“低落”这样的日常语词,是否仍确认其中的隐喻活动;5.这些想法以前模模糊糊地就有,比如海森堡说的只有通过日常语言才能接触到实在,但读书还是会想得更透彻,有时一本书就像一副图盘,汇聚你想法的碎片、并整理成更澄明的图景。07-18
  • Reuenthal
    精华在26章:隐喻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性01-25
  • 安提戈涅
    例证极其丰富,讨论的范畴实际上从语言学延伸到了哲学。读完本书最大的后遗症大概就是会推敲每一句日常用语里暗藏的隐喻——比如刚才这句话里实际上就暗含着“容器隐喻”甚至“建筑隐喻”,而这些隐喻的重叠共用又进一步说明了隐喻体系中复杂的连贯性,在这个意义上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表达方式毫不为过,因为几乎所有被视为寻常日常的语言中,都嵌套了隐喻结构,只不过由于我们太过熟悉而忽略了。作者将隐喻的研究还原到了经验领域,尤其是身体经验(物理经验)与文化经验,相比于“客观主义神话”与“主观主义神话”,经验更具有一种矫正和切实的可理解性,也提供了不同概念之间为了实现定义而需要的互动场域。从修辞学角度研究文学会是很有趣的角度,比如《喧哗与骚动》中的空间隐喻。最后几章从言到行的推论,也有点奥斯汀以言行事的味道了。03-06
  • Novus
    非专业略翻。认知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是隐喻。隐喻产生于明确、具体的日常经验(方位、结构等),让人建构抽象、复杂的概念。用一种可知经验去描述、思考另一种。譬如“时间如流水”、“我在争论中击败了对手”。如果你把恋爱比作一场战争,你就真的会用战争的逻辑去处理恋爱。语言塑造世界观。11-04
  • 蟥阿螞
    简单粗暴、充满洞见和启迪,文艺学应该用这本书把巴尔特替掉(再加上些社会(哪怕是批判的)实在论把福柯替掉;加上言语行为理论把德里达替掉;加上伽达默尔把利科替掉),虽然后者文笔好得多。精彩之处是对隐喻结构从容的刻画和分析,以及成功地把格式塔、具身认知等串起来(非贬义,其实这样串也通向现象学),末章还显示出敏感的问题意识;不足在于太过轻率地介入概念和意义的哲学理论,以至于把对主/客观主义的批判写成了文化研究,而这方面其实从对“隐喻”的轻率界定就能够预见到(这一界定必然会招致[日常]语言哲学家的批评)。总的讲,若是把书名改成"Metaphorical Conception【不是concept,】 and Human Experience"然后多引用些实证研究重写一遍可能更好叻。个别术语翻译不准确07-22
  • waits
    《管锥编》里引用过这本书。对于非语言学专业的人来讲,用一个小时大概就可以翻完,精义主要在最后一章“理解”。“和触觉一样,隐喻是我们身体机能的一部分”;“新的隐喻创造新的理解,从而创造新的现实”。“依据‘劳动是一种资源’这一隐喻来对人进行剥削,最明显的就是那些吹嘘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供应的国家。”01-13
  • 西希弗的石头
    “时间就是金钱”这个西方隐喻(可量化、投资、预算等)成功地统一了全球的时间观。隐喻是权力与真理的中介,消解与重构文化与思维,文化战争就是隐喻的战争,战争可谓是元隐喻之一。尼采和罗蒂认为死隐喻就是已经被人用烂,缺乏诗意,总是“言不达意”的隐喻,正是这种“去诗化”的隐喻构建了人的现实经验,或以停止生成的姿态(即使它被所有人使用,但怎么会是活的呢?)占据着真理的位置,背负着一定的权力规训。所以说用隐喻语言去写理论不是故弄玄虚,诗人哲学家们很可能早发现了概念不是字典般的抽象、孤立的范畴和定义,而是在隐喻系统里面建构起来的,是对现象凸显和隐藏而成的雕刻品。古希腊的人就(也只能)这样做了,黑格尔批评说隐喻是没脱离具体的低级思维,但黑格尔自己完全脱离了隐喻了吗?06-20
  • 二赫
    2017第一本神作。有一天,你也会遇到一本书,你将要说的,它帮你全说了。时机刚刚好,早了晚了都不成。01-09
  • D Geek鸡血注入
    友情提示:例句一定要对照英文原文。隐喻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隐喻可以创造现实,概念系统会影响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以此为据的行动模式。我们借助隐喻理解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它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两种认识世界的极端方式之间的“中道”。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