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熔炉
举报
书名
熔炉
作者
孔枝泳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59639684
出版年
2020-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页数
264
定价
52.8
装帧
精装
标签
文学
纪实
豆瓣评论
沈筼筜
那种无力的撕裂太真实了,看的过程中有种堵在心口的无处呐喊感。尽管沉重,但不可以忽视和忘记。那些真相和真相背后的千丝万缕,都应该去坚持和凝视。
06-16
飞花弄晴
泣不成声。这个世界真的配不上这些天使般的孩子。
06-18
Philex
强烈推荐!小说比电影更真实细腻,人物刻画更精彩。校长教师性侵幼女、贿警庇罪,市民沉默、诉讼无果,恶总是结伴而来(鲍案今天出结果了吗?)。罪行太违反“善良人”的“常识”和思考,他们宁愿选择视而不见,选择willingly ignorant、欺骗和撒谎。在诡谲压抑的氛围中闪现的希望,虽稍纵即逝却又情真意切的瞬间,叫人潸然泪下。比如109姜仁浩在教会帐篷被暴力拆除的夜晚写下的信,“因为身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我想要对抗那些践踏他人尊严的人。这不是人生中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不是挥舞着旗帜的英雄,我只是不忍心看着年幼、虚弱的孩子遭人践踏”。但正是在写完这封信后,仁浩陷入沉睡(看,客西马尼园昏睡的门徒!),信件隔天早上被他自己撕碎扔在风中……敢问诸君,雾津何日雾散?
06-29
Jonathan
书比电影更让人震撼和感慨,这是1%对99%的战争,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对强权的反击,是一个表面和平却内里腐烂的社会折射出来的善与恶的两面。很多处都让人心酸又心痛无奈又无语。但庆幸的是韩国在10年前就可以通过这一本书改变法律改变社会的某种生存现状。而书中的惨状还在我们身边持续出现和报道,我们呢?
06-19
麻绳
第一次读韩国小说。觉得韩国文学一直在世界上没地位,大概跟其文字本身的表现力匮乏有关吧。其实这本书写得也跟电影剧本一样,在文本上比较流于表面,其实应该有更强的感染力的,于是也就不难理解同名电影的影响力远大于原著的原因了。对作品本身,还是要从成书意义上来评判吧,没有此书就没有两年后的同名电影,也就没有熔炉法案的出炉,也没有此案的重审及仁和学校的关闭,一切改变都始于作家的社会良知与责任感。
06-27
珍妮的肖像
很多人看过电影《熔炉》(豆瓣分9.3,电影排名TOP18),而作为原著的《熔炉》,不仅是一部感人文学作品,还是首部推动并改写了韩国法律的小说。作者孔泳枝行文越是克制平实,越是倍觉残酷真相背后激烈恶行。也让那些浓雾中太久的绝望里发不出声来的孩子们,终于在数年之后,发出了越来越高亢之声,当局再也无法视而不见。网络小说大热之后,孔刘奔走自筹资金,拍出了电影《熔炉》,电影上映6天,事件被重新调查,一个月后,韩国通过了被称为“熔炉法”的《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和《学生人权保护条例》。弱势底层人民的世界,本来狭窄崎岖,正是这些血仍未冷,不懈努力的人,让孩子们看到了绝境的艰辛,也看到了在抗争中爆发的自身力量,他们后来都成为优秀的人。“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06-24
王咪咪
比起不能为真相发声 对现实充耳不闻更可耻
06-18
木由
看得很慢,因为实在是太难受了。看完了又是深深深深的无力感,仿佛雾津市怎么也停不下来的浓雾。原来在小说开始约1/5处就已经公开孩子们遭受的性暴力了,后面的4/5是漫长的抗议、取证、出庭,被内部瓦解,以及利益关系链上的各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心思。其实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会比电影更饱满,像是老油条护着罪恶校长兄弟的姜督察,他说:“如果接受世界本来就有雾的话,反而会觉得没雾的日子是意外的礼物。”值得玩味。再如自诩善良的基督信徒们,在面对巨大的恶时,更倾向于接受阴谋论,而不愿承认这样的恶,从而成为恶的帮凶。「人们奉读《圣经》里“黑暗不曾战胜光芒”这句话时,雾也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远光灯的光束。」螳臂挡车,明知会粉身碎骨还是要挡,毕竟「我现在只是为了不让别人改变我而奋战。」
07-02
()
其实读到九成的时候,还是认为类型小说写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好,但也只值四星,看完最后的信与信后的事,改成五星。流畅,真实,前有国民电影,但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想到过几次电影里的场景,是比图像更为饱满的,在案件之外,关于人性是怎样同时具有英雄性又胆怯的讨论,如同摘录的艾吕雅的诗,有不幸的英雄,也有伟大的傻瓜;关于我辈如何能为孩子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哪怕战斗失利;让曾经无人关心备受欺辱的孩子,最终也能有一个由关爱互助构建的庇护所,使他们和她们感到自己也是珍贵的,是这些让人体会到尊严与接近神性的东西,也让文本充沛且有力,类型小说里能有这样清晰的体会与感动真难得。尤其在王振华案得到宣判的现在,它的特殊意义,让人在沮丧里感到一丝丝勇气。
06-18
星星满树JT
一直没看电影。小说看到前半部分,我觉得很平庸,故事设计不错,但语言有点苍白,细节张力也不强,自认为类似的故事已经在非虚构中看过太多遍了,有什么可稀奇的呢?也不想说它是社会意义高于文学意义的文本,没有什么小说作家是只奔着社会性去的(金智英除外)。后半部分高潮迭起一波三折,真实得令人流泪,比我想象的悲剧结局还要残忍,又让人看到了一点点朦胧的爱和希望。看到后记果然是作者看了新闻才决定写这本小说,又找记者做了大量的调研。语言不喜欢,但必须多给一颗星。
05-17
欧阳殉
相比于电影,个人感觉少了一些倾向性和锐气,但突出的一点就是原著对姜仁浩、徐幼真,以及姜督察等人的形象刻画都极为饱满,作者也没有给看似处于反面的姜督察贴上绝对的善恶标签。或许我们平常人,很多都是姜督察,对一切污秽黑暗的真相心知肚明,但为了自己的生存还是选择了委曲求全。但应该有更多的姜仁浩。他也是个普通人,有过不光彩的往事,但面对狂乱的现实仍坚守着内心的正义,虽然最终还是选择了退缩。——原著表达出了很多电影没有表达出的东西,如对韩国社会腐败黑暗的现状的揭露,还有更多的对正义的守护。这个世界是很操蛋,很多情况下根本没有所谓的“常识”,但我们至少不能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若我们每个人都忍气吞声,那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有进步,永远不会变好,哪怕那么一点点。(附:若天朝多些这样的文学作品就好了。)
06-18
吉永雪
这样一场战斗,结局并未超出我这个悲观主义者的想法,但小说在现实中引起的后续效应,还是让我恢复了一点对人类的信心。文字静水深流,腰封上的摘引句句警醒似钟,这才是作家的担当啊!鲍毓明案尚无定论,王振华妄图无罪辩护,我们面临的仍然是蒙昧的大雾。恶,是会反噬的,你要永远点燃你的良知,如烛火。
06-24
小小不愿醒过来
“我们听不见他们的痛苦,我们才是真正的听障人。” “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但妈妈答应你们一件事,我们海洋和天空长大的时候,妈妈会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国家,让身为女人的你们可以更勇敢,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在马路上。虽然只有一点点改变,虽然感觉不太明显,可是为了打造出让人类过着更像人类生活的世界,我会拼尽全力。”
06-15
张躲躲
“很多问题不是等我们长大以后就有了答案,而是我们长大之后就忘了问题。”几年前看电影受到的冲击还在,小说是另外一种力度。电影里面姜仁浩的坚持固然可歌可泣,可是小说里面在最后关头撕掉告别信抱着媳妇孩子回家的姜仁浩才更刺痛人的良知啊。“你该不会对我们感到愧疚吧。”“我们的耳朵渴望听到你的声音。”徐幼真这看似关怀的语言简直是灵魂拷问每一个身处事外的人。孔枝泳真太会写了!
06-19
路过小卢
电影已经足够好了,但原著更加好。请看过电影的各位,务必,务必看小说!电影极致表达了核心主题,但缺乏充分展现矛盾。实际上在原著,主角姜仁浩并不如孔侑塑造的那般积极…他也有家庭,有亲人,有自己不堪回首触犯道德的黑历史。在责任与重担下,面对小爱与大义的矛盾、良知与生存的抉择,他多番挣扎,只剩绝望,只能折服。“学院的校长和身障者的人权能相提并论吗?”——胸怀再充满正义感,个人微不足道的力量始终难敌公权所谓的大局。当年看电影,我没有哭,只是愤怒,而今天补了原著,最后50页我满面泪痕看完,感觉到整块脸都在颤抖。相比愤怒,更多的是无力!是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然而,犹如以卵击石,奋战到底真的能幸运不被改变,不成为俘虏牺牲吗?愿世上有更多《熔炉》,愿不再有熔炉。
06-11
张亨
小说的后半部分的庭审和信件直接让我哭成泪人,一点点的小恶积攒起来足已毁灭一切,而善意和良心汇聚也真的会改变世界。比预想的还要好看太多太多。
06-05
Potrokep
“不要用满腔的愤怒和眼泪结束,要凝视真实直到最后,重要的是永远记住真实,这才是拯救希望的稳固的根基。”我们的战斗尚未结束。
04-30
Jaspersona
2008年,作家孔枝泳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听觉障碍人士在法庭宣判现场无声痛哭的新闻,马上去光州调查并在深入了解事件后写出了《熔炉》。她说:“当媒体和政府失去主持社会公义的力量,就是作家出场的时刻!我写下的是世上99%的人如何被1%的人欺负的故事。”2009年,演员孔刘在军营中读到了《熔炉》,被深深震撼,他极力奔走,甚至自掏腰包促成了电影熔炉的拍摄和上映。他说:“我也会老。到我六七十岁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对自己说:做得对、没有错、不后悔。”2020年,《熔炉》在王振华被判刑之际终于艰难地和中国读者见面了。我们想告诉大家,更想告诉自己:“比暴行更痛苦的是遭到孤立的感觉、没有人帮助的绝望。比起不能为真相发声,对现实充耳不闻更加可耻。”
06-05
赫恩曼尼
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想起“文学的力量”——这个原本在我看来老生常谈的命题。因为作家孔枝泳写了《熔炉》,改编成电影,引发数百万民众签名要求重启校园性暴力的调查,最终推动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的通过。似乎在韩国和日本,文学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有目共睹,虽然创作作品的人原本只是想表达和写作而已。“不要以满腔的愤怒和眼泪作为结束,要凝视真实直到最后,重要的是永远记住真实,这才是拯救希望的稳固的根基。”孔作家和她的作品因为“凝视真实”在韩国赢得了声誉,我们的那些选择凝视真实的作家,最后又怎么样了呢?我们的文学最后又走到哪条路上去了呢?
06-14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