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xin饼
    领导个人的回忆录写成了政府工作总结,历史价值挺大可读性弱了些11-05
  • renomusc
    一下午读完,深圳的发展的好,大势所趋也幸好有一群当权者执行到位。12-05
  • saber
    深圳在5个经济特区中一枝独秀,作者将邻近香港的因素摆在最后,但我认为这其实才是最关键的。从作者挑选的工作来看,深圳在90年代中就已经谋划了产业转型、科技发展,并且能够落到实处,确实是很超前。即使现在看来,政府的工作实际还是围着那几块转。同时,深圳的干部很不一样,都是中央选派,很多普通地市不能干成的事在深圳都能干成。并且,当时还能干一些先斩后奏的事,现在试试?12-30
  • 大奇小语
    2022.1.30 图书馆借书,快速读完,增加一些对政府运作的理解,写的比较官方,但也有一些信息。01-30
  • lonelyfish
    深圳95-00年间的编年史,想要了解领导层做决策过程的朋友恐怕要失望了。02-04
  • 铭宇书屋
    2022(5),至今394本。退休了,就该和八股文告别了,如此堆砌经历,图什么呢?满口的政治站位,留给我们的,除了眼花缭乱的经历,其他的还有什么?02-06
  • 我来找一只猫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深圳金融业发展简史/东江引水、滨海大道、五洲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土拍重启及相应的机关作风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但不得不吐槽,近20年的时间沉淀,竟然没有给后人留下反思和教训。同样是退休官员,于幼军的《邓小平的遗产》、李克军的《县委书记的主政谋略》都能正视过往,关照当下,并且大胆提出建议,为什么这本就不行?另外,最后一章作者提到主政者需要有文史哲沉淀,但反观40年来深圳的发展,极少有主政者能有这些合格的素质——落实到城市治理中是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比如,滨海大道可以双向16车道,为什么就没有给非机动车留一条道?归根结底,支撑深圳发展奇迹的只有两条,一是实事求是,而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深圳本应年轻,但亦垂垂老矣。03-15
  • Snoopy
    很多理念如果能早五年十年公开,对其他城市地区的借鉴意义可能会更好04-02
  • Apkallu
    最大的价值在于理解zf如何做决策。其他的,书不尽言,言不尽书。02-18
  • 漫不经心
    中规中矩的文字。了解到九几年深圳的治安很差,当时深圳人对于小平的景仰。金融市场的动荡(B股开户风波),写得比较简略。深圳引水工程,本来希望从河源走,最后由于广东省的反对改成从惠阳走。重点政绩是填海的滨海大道、审批制改革、国企管理制度改革。有隐晦提到对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的支持。03-10
  • rossoneri
    有点浮光掠影了,不过这个位置的人,也确实不好写啥实际的东西01-05
  • mocy
    课题用书,作为研究深圳城市发展脉络的书来说,信息来源比较可靠,对于许多历史事件的叙述也非常详细生动,较好地还原了历史面貌。就高新区发展来说,目前还没找到有其它书能详细到从工业村、养猪场起步发展这种细节的。行文平实,条理清晰,从头到尾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逻辑,获得了课题组的一致好评。05-10
  • 张小晨同学
    作者就是有个视频里面说任正非不送我礼物的那个深圳市长,刚上任挑选副市长,问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回复他我要回去问我妈,第二天,我妈不同意。笑死03-07
  • 喜之狼
    不懂的人,没有经验的人看来一定是假大空,有政府工作背景,有专题思考的人如获至宝!04-29
  • 行思学
    这本书不知道主题是什么?写来难道是炫耀自己过往成绩的?留给后入的经验是什么呢?读来有浓浓的当下政府机关文味道,看似整齐划一,实则空洞无物。12-10
  • 朽木自雕
    写的书和清华人做事一样,实实在在,就写干了啥,得到什么工作经验,多余的见解一律不写。搜集的历史记录文件也太多了,把汇报的数字都写得清清楚楚。深圳发展天时地利人和,沿海城市靠进香港,改革开放后又迎来香港回归,在邓小平的政策下衍生,年轻城市吸引大量年轻移民,三十多年时间从一个穷乡僻壤一跃成为亚洲前五城市,这些雷厉风行的改革官员也功不可没。印象最深的为深圳引水那一节,河源市贫困地区,听说深圳要饮水,立马答应,市长甚至在送李市长途中还唱起了山歌助兴,可最终省里上级却没同意从河源引水。不知道现在河源发展如何,我们每每为深圳骄傲,可是深圳得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国更多的是像河源这种平凡甚至贫困的城市。什么时候能多出现“我在河源当市长”这类书,才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时候03-10
  • 大脸
    李在54岁赴任深圳市长一职,也是92年南巡后的第二年,时机成熟,有了大施拳脚的空间。与大学开展产学研、振兴产业园区、开国际展销会、强力的产业政策、强化公司治理理念和优化公务员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加上廉洁政府、扫黄打黑等软环境管理,整体上将来料加工、出口退税为主的低端密集产业升级为科技先行的信息化产业密集的大跨步发展,作为主政者,调研-解决问题,搭平台-给政策-抓落实这一套到如今也还是有实效的手段,公允地讲,政府在体制机制革新方面,深圳的力度是大的,也是走在前面的。但书中还是有时能感觉到有种自诩改革开放第一人的意味,有些揽功,文本之中未透露各中细节,都是高光时刻闪耀的回忆,全然没有遗憾和惋惜,难免觉得脱离真实。而且,离开深圳20年、退休15年后动笔写这本书,是炫耀是留名,唯独不是教诲后人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