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Dindim
    好书,内容充实,文笔很美,翻译的也很好。(有些专业词汇翻译的不对)装帧实在太好了,读的那几天,总是在睡觉前先翻翻,用手感受一下封面和纸张才肯入睡07-25
  • 蓍簪
    这本巨著只追述了1680到1715年这35年之间的欧洲精神状态。核心观点是,在之后的100年期间,欧洲的某些政治思潮在这之前的35年里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某种对规则,秩序,统一,均衡很重视的的古典政治和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兴起了,而对其的反动,如对高贵的野蛮人以及在艺术和人的生活里面激情与感觉的地位的推崇也应运而生。政权合法性的来源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也出现了:自下而上的人民主权理论和自上而下的君权神授理论也在针锋相对。另外,那个年代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宗教的年代,但是有人试图将一个充满爱的上帝挪到尘世中来或实现与超越性存在的合一这种神秘主义出现了。甚至,那个时候可能就已经播下了无政府主义的种子。总体而言,这是一个不安的年代,各种思想针锋相对,同时某些人如莱布尼兹等人试图综合那个时代的思潮。11-04
  • 呦鸣
    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有点像陈寅恪的书,虽然很多结论有些过时,但是作为经典又必须读的书。和福柯所言的18、19世纪之交乃欧洲思想的分水岭不同,作者似乎认为17、18世纪之交才是欧洲现代思想的开端,而且为我们勾画了一副从文艺复兴一路贯通到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线索,算是典型的传统叙事。但这本书今天来读依然是很有启发的,尤其是开头一章,即通过当时前往其他世界的欧洲人的游记,来引出欧洲思想的大变动,学术视野相当开阔。本书的写法也颇具文人风格,叙议兼备,将贝尔、理查德·西蒙、丰特奈尔、斯宾诺莎、博叙埃、莱布尼茨、洛克等先贤的思想娓娓道来,栩栩如生。作者认为“创造发明的需要、探索发现的精神和批评的意识”构成了欧洲思想近代化的主线,是比较恰当的。同时也注重当时一些宗教派系,如索尼齐派、虔敬派和寂静主义。11-03
  • Keitele
    抓取了几个可以延伸论文的小点。行文洋洋洒洒,很有才气,从“结语”部分读起可能更能抓住论述主线。07-19
  • 小许同志
    文人式作品,文笔的优美难以掩盖见解的贫乏,面面俱到但哪一个都没有处理好,不过思想的温和节制挽救了这一切07-27
  • Perestroika
    读过部分原著,不是本好译的著作。但译者很棒,我辈之师。01-29
  • 石岗村
    属于那种 你没看肯定不像话 但是看了又觉得就那样的书//惊讶于译笔的极其流畅03-05
  • 滕雅望
    意大利同样抱怨自己成了法国的奴隶;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如此。但我们同样不能一概而论。这不单是因为某些意大利诗人还在罗马帝国大一统的传统观念看待世界——在这样的理念下,高卢怎么说也只是个后来者,真正的君王终有一天将重掌权杖——,而且他们的理论学家还声明存在着一种意大利古典主义,它从时间上看早于法国,它是唯一正宗的古典主义,也是真实、纯粹的古典主义。他们固执地认为,文艺复兴——属于他们的文艺复兴——仍旧在延续:谁敢反驳他们在文艺复兴中做出的贡献呢?有的作家的确在模仿高乃依、拉辛,但他们都会高调声明自己的意图,称模仿为了超越,他们还会一再表示,他们只忠于古希腊悲剧的精神,也只会拿古希腊悲剧作为真正的榜样……11-11
  • 一种关于欧洲思想发展历史的新范式:该书将1680-1715年称作“第二次文艺复兴”,详细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对过往的批判和新生的思想要素,和文艺复兴相比,如何对待了古典和中世纪的思想遗产;和启蒙运动相比,如何奠定了后者在社会和政治等诸多领域中的先行者。12-03
  • 扎夫特拉
    天赋人权,自然法等思想,早在法国大革命前,就已经广为流传了。06-22
  • 疏石兰兮
    文字极其流畅,读着特别舒服。把这一段由崇古到厚今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转变写得清晰明了,个别地方还有点儿小幽默。理解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的必读著作。01-14
  • 解衣般礴
    文笔流畅,阅读体验极佳!作者一直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不过带着点戏谑和幽默,很顺畅就看完了。这种对史料再处理的方式极其舒适,适合我这种半吊子大学生阅读……而且很难想象作者到底找了多少史料……确实很面面俱到了。看完会对启蒙运动前期思想的变动有大致的了解。“旧世界的终结让世间的事物进入了新状态”,一场大爆炸往往是新秩序的开端。莱布尼茨那里似乎已经有了弗洛伊德的萌芽,洛克那里似乎也有了克尔凯郭尔的发端……现代很多思想都能在这个时代找到起源。爆炸也炸毁了屹立不倒的高大神圣之物,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寻找凝望之处。11-21
  • 佐为
    作者选取了文艺复兴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17世纪下半叶35年的时间,从1685年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反宗教改革势力反扑到莱布尼茨与博絮埃没能达成教会联盟,莱布尼茨1716去世。可能是大致的时间节点吧。期间,贝尔、理查·西蒙、洛克、博絮埃、芬乃伦包括斯宾诺莎等人的激进启蒙式批判等后来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思想元素皆已出现。可读性很强的一本思想史著作。虽然没有太大的新意,也是老书,但是很多思想史小人物或没那么知名的人物还是可以从中大略了解一下09-07
  • 深柳
    阿扎尔认为,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思想呈现出迅猛的转型,原因在于两个世纪之交的1680至1715年间,欧洲思想爆发了一场全面危机。这场危机时期,一系列现代性的新知识、思想不断涌现,涉及人、宗教、政治、哲学、社会等范畴的本质问题。理性主义和感觉情感则是这些新知识、思想的两条清晰的主线。这场危机实际上是此前百余年间的传统酝酿而成,其直接源头追溯至文艺复兴,而其意义在于为法国大革命铺平道路。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具有革命性的思想主张,实则在这35年间已有其先声。12-28
  • 海生花
    内容其实没有特别振聋发聩之处,但师兄译笔绝佳,加上赠我书,故五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