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台村光夫
    不算太友好的阅读体验,整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作者通过咀嚼几十上百篇科学论文试图理解的意识是否是进化中昂贵的累赘。07-09
  • 奔葬之人
    非常精彩的构思,这本小说在自我意识议题上的探讨都不能很笼统地称之为“掉书袋”了,简直是作者在借科幻小说发表长篇论文,虽然作者在技术细节上的追求有点过火,离经叛道了点,但我认为小说整体并没有偏离“科幻即人性”的轨道,还是具备不错的文学价值的,其实小说在其他部分充斥着理工男的幽默,本身没圈子内传得那么难啃07-24
  • 桃子
    我一直觉得我写的不足够好,我不知道原因。而我分明有感知能力的,小虎写的东西常常叫我激动的手舞足蹈,写得太迷人太可爱太让人怦然心动,好像经由小虎的眼睛,我才更为真实的看到了星星,橘子软糖和夏天。看到《盲视》我突然醒悟,对,我整个都是瞎的,我写不出来是因为我什么都没有看见,我的眼睛被过往的经历,记忆,体验,知识,以及由这些东西组成的自我意识团团包裹着,我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这些过往的凝固下来的陈腐的东西,我从没有真正睁开眼睛去看。我看不到,于是我也写不出来。07-25
  • 阿裕
    想象外星文明,想象几万个萤火虫从天而降,是你疲惫生活中的短暂逃离,抬头看一看星空,关注整个人类,而不是手头的表格,明天的会议。07-20
  • 大风起
    看此书就像在一条充斥着无数高科技石头和无数逼王对话飞沫的河流中逆行,所有不以故事表达为目的而是为了唬住读者的小说都是耍流氓。07-14
  • qiqilife
    熬过前30%的云里雾里之后就收获黑暗的盛宴。宇宙梦游一般眩晕又冷漠的氛围,冷寂的哲学(or科学)思辨,克苏鲁式庞大无意识的太空生命,心理学、科幻、生物学混在一起的深空噩梦,大量概念几无注释硬核到底,打造出自由意志和知觉的诸神黄昏。结局竟以太空流浪奥德赛收尾,首尾遥相呼应,颇为悲怆。两个篇是人类坍塌的初始和后世,填补了主线背景,也非常好看。09-23
  • 王水利
    在这段孤立漫长的日子,我常混乱又延伸地思考着推翻着,绝望地凝视着有限的时空、记忆和想象,看到、听到、认知到的每个身影,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似乎再没什么能传达到心里。可能我从未如此清醒地活过,从未这样坦诚和自己相处过,是该庆幸还是悲哀。而从席瑞身上倒映的我自己,也是那样在梦里才会记着从前模样,会笑着流泪的模糊印象,是那么纠结愚蠢又固执,不肯认输又充满希望。08-29
  • 刨去硬核的部分,如果你有阿斯伯格倾向,或者其他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倾向,不必想象你是希瑞基顿就能被他所说的打动,沃茨对这方面的描写是如此精确又美丽。就像切尔西跟希瑞的对话“你说从前你的梦总是五颜六色。有什么改变了?”“我不知道。也许并没有什么。只不过——现在我醒来以后不再记得那些梦了。”“那你怎么知道自己还在继续做着那些梦?”“我会笑着醒来。”09-19
  • 恶魔的步调
    感觉喜欢异形/普罗米修斯宇宙的都会喜欢它,而且我总觉着在某个平行宇宙,雷德利·斯科特把它改编成了电影。彼得·沃茨把小说当成是一个工程文论去打造,堪称小说界的库布里克(会不会太过了!?哈哈)。09-28
  • 功能主义委员会
    对我而言很感人。其实我倒宁愿做个没有意识/理性,只有感性/观察的综合家/罗夏,一个只负责转化范式的通道,自己不必有任何的主观意见。自由意志是多余的累赘,尽管没它,会丧失很多。但我又得到了什么呢?我早已习惯了像中文屋一样机械地说话。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更高效的策略。但是自己怪胎与否岂能是个人能决定的呢?我们其实都有那么点像席瑞,所有人其实都在想象自己是人类,但没有人完全是。阅读的体验本身就很像一种盲视。本书的设定严谨到被作者在后记写成了小论文了。这个阅读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主角团没有一个是标准的人类,用结构主义来说,可能就是,你和他们不在同一个象征秩序里(外星人也同理)。语言总是他者的,人总是非人的,在语言的冲突/缝隙中,才有了自我意识。想改天写个长评专门推荐下。顺便期待下年底的续集吧)08-17
  • #暗蓝#
    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有效信息的后置,营造出“抛入感”,作者看似很不照顾读者,对种种情节、设定、背景知识不做额外的介绍。但实际上,这些未知,在阅读过程中大多都可以得到解答,因而阅读这部作品本身或许也需要所谓“盲视”——不要纠结于是否“看到”/“理解”,驱动决策的无意识,其实比自我意识更加有效。小说本身讲的也是类似的观点,颇具冒犯性——毕竟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崇拜“刻意练习”“智能升级”的时代,好像装点、强化自我这个东西是生命唯一的课题。然而如果自我意识只是一种必要的欺骗,过度难免有害呢?当然我们需要承认,自我是极佳的乐趣来源,是一门好生意,更是创造组织与联系必要的共同语言。我们只能想象自己是席瑞·基顿,但或许外星人不必如此,这大概就是我们看不见他们的原因。08-08
  • 理月
    -我的酒杯快空了,于是小口小口地抿着,好让它多坚持一会儿。“不过,有时候我会——我会梦到他。梦到——变成他。”“那梦是什么样的?”“过去它总是——总是五颜六色。一切都更鲜明,你明白?声音、气味。比生活更饱满。”“现在呢?”我看着他。“你说过去你的梦总是五颜六色。有什么改变了?”“我不知道。也许并没有什么。只不过——现在我醒来以后不再记得那些梦了。”“那你怎么知道自己还在继续做着那些梦?”帕格问。管他妈的,我暗想,然后一口喝干了杯里剩下的麦芽酒。“我就是知道。”“怎么知道的?”我吃了一惊,不禁皱起眉头。我想了好半天才记起答案。我说:“我醒来时在微笑。”可你的心知道那些并不是真正的人,哪怕心并不明白自己是怎样知道的。总之你就是感觉到它们不真实。07-31
  • Jackdaw
    妈的,吸血鬼,你好温柔08-13
  • 校长
    新版。纸张柔软,无论翻到那一页,平放着都不会自动卷缩,翻阅极度舒适。封皮黑白新封面,一改旧版过份缤纷的彩色漫画感,就是一个真正的罗夏:你想象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内封更加绚丽,黑白的绚丽,有点老杂志的味道。翻译:比上一版更流畅,终究是找回了科幻世界译文刊那种原始的生猛又冷酷的质感——那正是真如主角无情的流水账口吻说出来的悲剧故事。不过某章前句的某个词,还是再一次骗过了译者的眼睛。故事:十多年了,它始终还是一本冷门的小说。尽管好像最近热度起来了,短片也拍了,新中文版又补上所有后记,加上两个相关的短篇。连续集都在准备出版。不过它依然不会是个流行的奇怪东西。浪漫,冰冷。无限的幻想力,被一波波硬邦邦的科学理论绘画成形。这是一个我最想写,却永远也不可能写得出来的故事。07-02
  • 王小一
    这是我看过的最硬核的科幻,没有之一。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这是个大佬,但是我看不懂。”书中有大量而专业的术语,第一遍读起来慢,而且不流畅。在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思考文明的交流(比如梦想中的地外文明交流就只是一间鸡同鸭讲的中文屋);你也可以看到人类发展的抉择(人造人、杂合人、天堂,还是落后的基准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是否需要意识(或者理解为交流与自由意志)……然后我再来看了第二遍,才看到作者在看似冰冷硬核的故事里埋下了多少温情的种子。想象你是席瑞·基顿。07-21
  • 書淺
    想像,你被毫無準備地丟進未來世界。到處是陌生的信息:有直角排斥反應的吸血鬼?選擇把意識上傳到天堂的母親?用螢火蟲勘測地球的外星人? ……這就是閱讀《盲視》的第一感覺。這是一個被完全設定的世界,而你,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沒有人會耐心地給你解釋設定,沒有人會把社會人物關係都給你捋清楚,角色們講話時才不會顧及著幫你做名詞解釋,主人公在思考時也不會考慮專業術語你到底懂不懂。這絕不是一本容易讀的科幻,但它卻是一本好看到讓你一直渴望下一頁的科幻。如果你也看過太多打著「燒腦」旗號卻覺得「完全沒有被燒到誒」的潮濕助燃物,那麼試試《盲視》吧。07-20
  • grassdog
    看了后记和两篇番外,如果说费诺文奇是上个世纪的超前沿,那沃茨就是这个世纪的了。沃茨的文风堪称喷射式掉书袋,不仅是科技设定,连剧情陈述都带有打哑迷式的半连贯性(有可能是翻译的效果),读起来的感觉像是和沃茨本人在赛跑一样,读过《盲视》后会比较适应,后记中的文摘引用目录是一大宝库,有兴趣的可以继续阅读。07-06
  • makzhou
    等了很多年的完整版,非常好。小说正文我只匆匆扫了一下(读了太多遍了),应该是修订了脚注,正文没变;然后原书后面的文献部分也一并翻译了,非常用心(扯一句,Watts引用的大部分不算主流科学,我读了几份他引用的文献。但确实非常好玩)。附加的两个短篇其实需要一点背景才能理解,《上校》的故事发生在《盲视》之后,为续作Echopraxia做了铺垫。而《ZeroS》(中译《零和》)则接着Echopraxia,据说会接上「尚未出版的」同宇宙第三部小说Omniscience。Watts本人的在这整个系列里的核心关注依然是意识(身心二元论,以及很多非主流构想)和理解,我已经在豆瓣上吹过很多次了,快买了读吧!最后,祭出粉丝自制电影预告https://youtu.be/VkR2hnXR0SM 07-02
  • 朝颜
    明明是个硬核到炸裂的故事,字里行间还埋伏着各种文艺的小陷阱,稍微走个神就能错过的那种。比如切尔西打给席瑞的最后一个电话,比如卡律布狄斯计划的始末,比如贝茨作为作战指挥官存在的意义。“血肉讲述给机器的回忆录”,沃茨自己的概括真是太合适了。真正的科幻不是什么传递人性光辉的工具,真正的科幻本身就是人性,哪怕是在扭曲的机械、算法、进化法则里挣扎动摇最终选择放弃的,那也是人性。血肉会消亡,机器也许会不朽,但是凡有所见所得所感,都是血肉留下的,不是机器。就算最后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曾经被人记住过的也是血肉不是机器。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