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咕噜尼达
    我一般不下这种评论……但,这是一本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的书10-08
  • 俯仰千年
    茅海建文笔不错啊,90年代的思考,现在都没有过时,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04-13
  • Neue
    我们总是习惯以道德、情感和品质的角度给历史人物戴上忠奸善恶的面具,也经常认为若不是奸臣作祟、小人懦弱,历史必将改写。但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注定只有惨败的结局,恰如半世纪后的甲午战争,总有人在讨论北洋舰队如果怎样部署、慈禧如不挪占军费就会如何如何,而真相只会是当一个迟迟不愿将整个身躯迈入现代化的中古帝国遭遇碰撞大步革新的全新国家,必当有全面或大范围的失败。小时候习惯听到“这是历史的必然”,现在看清楚一些原来还是马克思。07-13
  • dydy
    趁着这个当口,读此书,五味杂陈。道光独断,大臣欺瞒,上上下下夜郎自大,以宋理御国,不着实际。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有第二次。02-11
  • CC
    图书馆借的书,看完决定买一本收藏02-17
  • BanditJohnson
    积弱已久,苟延残喘……10-21
  • Alejandro
    鸦片战争,乃至于整个中国近代的挫折,其实都是国家体系,甚至是文明体系所造成的。黄仁宇就说,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就有完成军事现代化的组织,也就是全面进入热武器时代。因为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不支持而没有成功。而皇帝和大臣互相不信任的现象,就更是自古以来的问题了。至于外交认识,早在几百年前,宋、辽、金三朝之间,就频繁地签订和撕毁条约,只不过延续到清朝而已。所以,中国近代的种种危机,归根结底,都是国家体系和文明体系的危机。本书的最后,茅海建先生无不感慨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尽管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最终不得不承认,在鸦片战争中,无论如何,清朝都会成为失败者,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是越早与英国缔结和约越好。02-01
  • thanksfor23
    厉害的是,论述部分的内容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感觉不到作者的政治立场12-20
  • 聞子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恰巧看到一新闻,在东北有一家刚刚开业的饭店,用大红招牌写着“热烈祝贺美国疫情,祝小日本疫帆风顺长长久久”150年过去,我们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我也想问!03-24
  • 陆小南
    当年那本红色的版本便想读之,也有从校图书馆借阅,今趁着疫情通读,考据详实~02-04
  • 田彼南山上
    告别“天朝”,路还很长08-13
  • 王讷敏
    茅是著名史学家陈旭麓的弟子,这本书是茅对关于鸦片战争的研究,也是这一领域无数研究作品中的巅峰之作。本书建立在丰富的史料和严格的分析之上,是一部难得的既具有学术水准又通俗易懂的作品。鸦战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茅氏认为鸦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命题,书中对战争的历史过程、重要人物做了详细的评述和分析,同时具有哲理性的思辨。《近代的尺度》是本书姊妹篇,可搭配阅读。10-29
  • Dawn
    浑身是病的天朝不可避免的倒下了。我们从中能学到些什么呢?如果真能够深刻反省,怀揣复仇的欲望,在战后认真思过,幡然变计。或许是对殉国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纪念,是对所遭受苦难最好的补偿。01-30
  • 渊渟岳立
    史料非常扎实,于书中大量批注,可见用功之深;史识超绝高迈,论理鞭辟入里,反思深入,绝非泛泛而谈;语言流畅雅驯,既有辛辣讽刺,更有深沉之感怀;品评人物公允,摆脱了庸俗的史观。单纯的忠奸之论,无非是为皇上、为体制、为思想文过饰非的替罪羊,作者以详实史料证明了彼时天朝从上到下面对西方国家的懵懂无知,颛顼无能,毫无办法,更无改弦易辙、奋发振起之变革,进而论证了中国近代之受凌辱并非一人之过实为整个国家之病。今日读来,仍然要出一身冷汗,不把闭关锁国、天朝上国的念头从国人灵魂中拔去,相似的事件仍然会重新上演。12-25
  • 知隙
    打破了以前很多陈旧的看法,对林则徐好感度下降,再也不是只会念“苟”的人,也不是那个开眼第一人,琦善等人也更明朗起来,为什么鸦片战争会输也是好多因素的综合,三元里抗英的真实性,条约签订的翻译问题等等,真是一部很棒的历史作品。10-21
  • 朕的穿越之旅
    翻看了一下短评,可能像我这样给负面评价的并不多,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作者下了大量的功夫是毋庸置疑的,如作为鸦片战争的介绍书很全面,但作为“研究”,缺少了对史实深层次的提炼和挖掘,更多的是在根据史料简单说明而已。作者的春秋笔法也难以掩盖,似是观点先行,拼凑证据佐证,而不是顺理成章顺水推舟的演算。08-20
  • 非虛構
    历史学是讲究客观的,但历史学家的主观意愿,总是不断地被糅合到历史著作之中。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批判,正是它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坚实保证。01-24
  • 灯证
    绪论寥寥几笔就为琦善翻案,击破传统的忠奸叙事与衍生而来的革命思维下的爱国卖国主流叙事,点破其中虽承认失败却心有不甘的内核。随后用扎实严谨的分析论证将旧说一一驳斥,修正了以结果划分官员的理论,还原当时情景,用所有大臣由剿入抚,直面惨淡现状的历史事实来证明鸦片战争的失败无可挽救,军械动员、思维模式、朝廷体制、战后反思俱不如人。官员为了官位欺上瞒下,道光为了政权举棋不定,最后还在外交战场节节败退,将利益拱手相让。最后一章指出战争的惨痛教训依旧无法唤醒清朝上下的天朝幻梦。可以看到茅海建作为一个中国人书写这段历史时的拳拳爱国之心,但作为历史学者也客观写出了这段历史的黑色幽默之处。这本书的作用可能还与乌拉圭回合有关,毕竟是新中国的开国。同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始终由官员主导,民众的力量只是被利用。05-07
  • 水星阁
    天朝的崩溃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最能体现茅海建先生的春秋笔法:“不管历史将作何种选择,我以为,鸦片战争留给我们首要的问题是,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同问。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