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大中祥符九年
    比较扎实,材料运用流畅,学术史也做得更好,稍有枝蔓,瞥见几个讹字。不过我读这些研究,总觉得北宋是十一世纪开始的,前两朝可能要叫做Pre-Sung,文章和制度有时候像是真空的。另外要注意的是,官方文书(“王言”)往往前后多有改易,要从传世文本的收录等细节推断是否有多个版本、原始版本为何,看得多了之后可能对一时风气能有把握,这样的研究还停留在一种感觉的阶段。04-16
  • 金智媛
    博论改著 内制制书和外制诰命 合称内外“两制” 对宋代制诏文书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并受邓小南先生“活的制度史”的影响 注重制诏文书运行中的过程以及内外关系等方面的考察……但总觉得仍题有剩义 如“手诏”和“御笔手诏”都是翰林学士撰写的内制 北宋时 翰林学士多是在内东门小殿撰写制书 但到南宋孝宗朝以后 多是在选德殿撰写制书……12-29
  • 彭城我宋
    因为跟张祎老师一年博士毕业,所以这篇论文要比较来看。作为邓门不错的学生,张祎的博论讨论的是制诏敕札,但是却更像是传统制度史,杨芹老师这个论文,谈的上是活的制度史,但是这个博论还有一些不一样的特质,就是她关注词人的时候,讨论体式的时候,还有一些文学性的关怀。不能记忆,只能记住两年前读这本书的感觉,附会了。。。不过文书研究中,体式比较难解决,因为称呼混用的情况很多,张利用存世文献逐一爬疏,可谓功德圆满,善莫大焉。杨虽然是活的制度史,但是解决的问题也好,恐怕也没见高明。12-16
  • ㉥とфΨ
    主要看了第一四五章。四五章关注的问题非常紧要,该书把引制词用语引起的比较重要的事件都铺陈了一遍,也说明了词臣在草写制词时的自主性与针对特定除授事件各政治机关间的角力,研究宋代制诰文书的话还是值得参考,书中涉及的具体事件很多也还可以做更“史学”的考察。但就是语言太日常了,在史学专著里也是挺少见的#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