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Πλειάδες
    第一次读这种风格的传记,事无巨细而冗长地描绘了弗洛姆一生所经历过的关系,及其在各种关系中构筑起观念与作品的过程,时不时让人有种人生很长贵圈真乱的感觉。前半本几乎是逃避自由一书的创作背景介绍(个人成长及关系历程、大屠杀前夕的复杂环境),后半本是关于弗洛姆逐渐偏离学术圈子,成为社会公知、大众导师和左派政治家的历程描绘。抱着八卦的心态读完了,见识了一个野心勃勃、务实、外向、有时不那么知行合一的人的一生,总得来看是相当精彩的一生。因为传记太详细,加上原作者的评论比较尖锐,读完觉得以后不想再看弗洛姆的书了...05-04
  • Impire
    看译者说删减太多,的确有些段落读起来感觉不通顺,弗洛姆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结合起来理解就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是这样的观点和思想,但最终他的梦想还是没有实现,按今天的观点看,他还是太理想了,我对他的迷恋少了那么几分。04-15
  • Ashitaka
    之前读过弗洛姆的书,很有共鸣,对我影响也很大。通过这个传记可以窥见这些理念的形成环境。感谢作者10年的努力。10-28
  • 比较学术,除了介绍重要人生经历及各本著作的创作背景,还介绍了弗洛姆的相关思想,当然作者可能并不支持弗洛姆的思想,对其批判的比较多。04-19
  • 皮皮1714
    读完《爱的艺术》就想读一读弗洛姆的自传。05-17
  • 王子洮
    同样感觉到信息量很大。曾经读《逃避自由》和《爱的艺术》只感觉走马观花,看过传记和弗洛姆的人生脉络后,感觉更理解他了。如果把作品、学术路径放在弗洛姆的际遇下重新读,想必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没有想到的是弗洛姆居然跟霍妮关系这么密切,无论是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还是到美国之后的新弗洛伊德主义,可以说得上是熠熠生辉的一代思想者了。06-20
  • Gary老师
    童年没有接受应试教育,大学时,老师启蒙了人生价值不取决于物质财富而是思想的深度。后来深受马克思的人文思想影响。传统的父权家庭结构、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让人容易变成工具人,精神上孤独、焦虑、抑郁甚至有破坏性,远离自我,内心的空洞无法填满。04-09
  • ORI
    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弗洛姆的一生和其主要的著作、思想。弗洛姆的一生,尤其是最后的十年,不只是他的思想还有他的行动,确实算得上是一位先知了。04-15
  • 暗红色乌鸦
    信息量是真的大。个人感觉像是传记加上评传了。而且把弗洛姆的主要作品的内容都介绍了一遍。如果读者喜爱弗洛姆又不盲目崇拜弗洛姆,那这本书就很值得读。11-23
  • Hier Tanze
    很有意思的传记。虽然弗洛姆是一个很成功的大众导师(小弗卖疯了!)、左派政治家(影响到美国民权运动和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制定),并帮助墨西哥建立起第一批精神分析事业,但他一直扮演着边缘角色(法兰克福学派的边缘角色,正统精神分析的拒斥和除名),这让他不断感受到原生家庭中被遗忘的恐惧。六十年代和马尔库塞关于精神分析的争论损害了他的知识分子形象,而他晚年一直渴望在学术上有真正建树,却最终也没有写出来一部关于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学术理论著作,这使得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作为学术人的一面一直受人诟病或忽视。正如标题所暗示的那样,弗洛姆将自己定位为“先知”,这样的定位使得自己充满道德/宗教感召力的同时丧失了思想的进一步深度。《逃避自由》之后,弗洛姆有真正的学术范式的突破吗?或许还有待去挖掘。01-08
  • 柴戈
    四星吧,一个人青年时期的思想决定了他后来走过的路,不管是否成熟。可以说《逃避自由》是弗洛姆生命的巅峰,而《爱的艺术》则是生命的成熟期,后面参与政治写了《健全的社会》也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占有还是存在》则是晚年思想的回首,我觉得弗洛姆还是社会哲学家,而不是细分领域的心理学家。“你存在的程度越低,你实现自己的生活就越少——你占有得越多,你的生活异化程度就越大。”把物欲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就是使自我异化——不能“实现自己的生活”。10-23
  • ミナミ
    这作者对弗洛姆意见很大啊,超级多负面评价,对弗洛姆为人、观点、写作全程挑刺,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传记,把书名改成《爱的自以为是的先知》都不为过。读完以后的确有种人设崩塌的感觉,即使这样还是掩盖不了弗洛姆对世界的伟大影响和贡献。虽然八卦很多,但是专业性也挺强的,比较适合对西方心理学流派和历史熟悉的人。06-26
  • 世彦君
    书还是打五星吧~毕竟唯一的弗洛姆中文传记,毕竟我辛苦苦苦翻译的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