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神户酩人
    凯鲁亚克和金斯堡,《在路上》和《嚎叫》。不论文化上的两个人,或是文学上的两本书,都因为“垮掉”而名气响亮。打开书一探究竟,文字中没有垮掉没有迷惘,存在的只是昏睡与走神。太闷了,这是直观感受。为了看掉这本书,我先后采用了集中大段时间的闪击阅读法、拉长战线的损耗持久战,和带到公司浑水摸鱼等多种战术。三管齐下,终于于2021年10月8日,寒露夜20时读罢,历时半个月。狠狠地合上书,心中默骂凯鲁亚克及其祖宗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怨气。10-08
  • 别理我只想睡觉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很难看进去,总觉得这不就是走一个地方,忘一个地方吗。情节根本就不重要,反正是一群人发疯就完了。但是读完以后我也开始发疯,而且很羡慕这种活法。是一本我想带回学校治郁的书,以后换个译本再看一遍02-07
  • 吃葡萄吐葡萄皮
    唯有疯疯癫癫的家伙才有意思,他们热火朝天地生活,随时随地高谈阔论,渴望被救赎,对一切都充满热情,他们从未倦怠,或者沉迷于一些平庸的话题,他们燃烧、燃烧、燃烧,如同巨大的黄色罗马火药筒,像在行星撞击中爆开的蜘蛛,在正中间你会看到灼热的火光,而后所有人发出一声“哇呜”!05-07
  • 高诺
    巫昂老师翻译的版本。在垮掉之前接触垮掉一代的圣经。意义重大。05-31
  • 杜鹏
    我跟巫昂说,她这个译本基本把原作的八成译出来了。12-24
  • 嘉克嗣
    读的微累,很随性的作品。名气大于文学价值。可能读完后都有种想去流浪去寻找“个人意义”的冲动吧,但也仅是想想。 12-08
  • Gardenia
    实在喜欢不喜欢这本书。首先不喜欢这稀碎的文笔,不知道到底是翻译的错还是作者的错,看起来真的太累了。其次,实在喜欢不起来这份价值观。03-22
  • 未生
    如果有一天,我向平庸低了头,请向我开炮04-03
  • 浊江
    《美国精神》 不负责 不考虑后果 渴望救赎 绝对的自由04-23
  • 巴里问道
    疫情期间看这部长篇小说颇有些意思。垮掉一代的青年人,一团糟的生活,意识流般被记录,荒诞又真实,无奈又三生有幸,却随着时间流转,越看越觉得幸福。还有什么能再糟糕,酒醉了会醒,日头总会好起来,等到阳光灿烂的天气,再出发再经历一遍磨难又如何。我想迪安莫里亚蒂。04-26
  • 我很努力的再一次看下去,实在不懂,一点不连贯04-24
  • 我想要两颗西柚
    看完真想对一切什么都不管的说上一句,“去他妈的”,“管他呢。”下次有机会重看的话换个译本试试,听说观感很不一样。04-17
  • 日常
    价值观破碎的年代,颓废的挣扎,缀网劳蛛06-18
  • 李小嘒
    期待巫昂老师翻译的这一版,之前读过其他版本,枯燥的很。老师是个有趣的人,译文应该有趣的多。06-06
  • 扛瓶金大汉
    “在路上”这句贯口语,其实最早就是凯鲁亚克这本书《在路上》来的,讲的几位迷茫青年萨尔、迪安和玛丽卢在青春的躁动期为摆脱眼前的窘境和在外寻求刺激开始了开车围绕美国旅游的故事,期间各种滥交各种happy。我觉得国内电影里面能表现出那种气质的是《心花怒放》和《一座城池》这两部,一种狂欢和孤寂的混合的感觉。07-23
  • 飛魚和迷鷺
    欣羡这样的旅行,但我真的会抛下一切,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样一段路程吗?不。即使成行,也再回不去那样一个时代;即使回到了那个时代,也没有凯鲁亚克那样的才情;即使有凯鲁亚克的才情,也过不惯那样在路上的日子。细想之下,是生活绑架了我们,还是我们绑架了生活?(看到了一个错别字)07-22
  • 陈斯文
    公版以后,最佳译本很难选,但这本一定是最烂的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