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阿巴厮
    德国一线作家的国图奖作品。太碎了,难民孩童那些敏感的心思,以及对故乡的各种怀念,就这么零零碎碎拉拉杂杂地写了四百页,看完深深地觉得这样过分私人的写作,对读者的意义真的有吗?最后几十页的叙事迷宫,结构很新颖,内核比较弱。02-16
  • 兆阿北
    每次读小说,我都会把它当做真实的故事叙述来看,把主人公当做作家本人,把他所经历的当做一个真实的人所经历的。对这本书的兴趣就来源于作者出身于波斯尼亚的身份,塞尔维亚人和波斯尼亚人的结合。这种身份本身就掺和了无数的故事。在未可知的复杂纠葛与冲突之间,作者选择了这样一种叙述方式,山河异域,故人疏离,记忆犹在,但未来难期。在个体身份的纵向与横向对比发展中,能看到时代局势对个人命运的翻覆。07-18
  • nolix
    原书可搜《Herkunft》(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856097/);脸书一样的词语组织很轻盈飘逸,故事却忧伤而深沉,你似乎想起了:一队南斯拉夫小伙子结伴去德国停车场看完落日之后 (1989年,“今天落日真好!”)煮一锅玉米粥时的闲聊,此时屋子还有一些苹果发胶的气味,一个人说:“没人会对玉米粥说不。”(p.255页),其他人都在点头。07-27
  • 林林
    碎片、跳跃中寻找渐渐消失的故乡08-14
  • 帕特里萨
    慢热温吞的中年男人叙事,自传色彩浓厚。很喜欢写外公外婆和父母故事的部分,看得涌泪,和乡愁感和亲情很有共鸣,解构童年将将算得上有趣。08-14
  • illusion不忘记
    关于巴尔干和南斯拉夫,我一直觉得混乱而遥远,但阅读这本书却很亲切,这大概因为作者的年龄,他所经历的青春期与我并无太大的距离感。那些关于难民和身份认同的痛楚,幻想和假装自己是另一个身份的人,沦落他乡不得不为生存折腰的父母,年轻时强悍现在却困在时间深处的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还有对祖先的寻根追索,这本书如此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写作的人,在痛苦和彷徨之际,唯一也只能依赖的就是自己的叙述,去叙述一个故事,“我会数次从头写起,也会找到数种结局”,他让这个关于自身的故事像河流回溯一样一次次地回头,尽管他也明白,“有一个人活下来就是为了讲述,为了说:我的生命是不可理解的。”仅仅如此就能让我爆哭。最后龙与地下城式的互动文字游戏讲述与奶奶寻龙的历险记,依然是巡回辗转地不放弃,用故事来留住奶奶,伤痛得让人动容。08-03
  • 四叠半的半永久
    温柔真诚但是后面不够好08-26
  • 野原新之酷
    太一般了,松散的梦呓,文学可以是这样,但不该是这样。10-01
  • 普鲁士蓝
    被“出生长大的国家已不复存在”所吸引,然而我特别不喜欢这种过于像私人日记一样的破碎又断裂的讲故事。08-28
  • lieerli
    移民作家对家族和自我历史的记录 片断式的章节很好读。不带悲伤地记录悲伤的事 很难得。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是有人听岔了以为他来自波士顿 于是他将错就错聊了起来 对方问他看凯尔特人比赛吗 他说不。若干年后他去美国教书 到了NBA现场看比赛 “我的凯尔特人队大获全胜”。这明明是幽默但我觉得好酸涩 而这本书很多描述都传达这样的感受。 最后100页游戏般的写法让读者选择剧情分支 隐藏了奶奶真实的结局 实在很新奇 还好我是纸质书 kindle怕是要疯09-10
  • 一愣子
    在思考出身这个身份建构,家族历史,移民生活,片段式的写作,打破了传统叙事方法。08-15
  • 米来福
    身份认同的撕裂让故乡化为废墟,让敏感的男孩在异乡永远无法开口请同学父母来自己家里吃饭。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被什么所定义和束缚?这个过于沉重的问题,萨沙却用古灵精怪的笔触把它从沉重的现实中解放出来,他让波斯尼亚的山羊飞入苏联的太空,让失智的奶奶穿越时间的迷宫,让山梨树上的蛇吟诵艾兴多夫的诗歌,让读者和他一起打游戏,一起在哈哈大笑中辛酸落泪。06-10
  • 弥生
    抢先读过了!展示了叙事的另一种可能,层层叠叠的现实、幻想和回忆罩染出无比丰富暧昧的色彩,强推!07-17
  • VanderlyleGeek
    写作方式相当独特且跳跃。读者时刻在不同时空间穿梭,见证一段段回忆,甚至在最后,还在通往安息的路上,陪奶奶和爷爷与龙搏斗。这不是常见的——历史和悲伤的回忆铺就的—移民文学,这是记忆碎片拼凑而成的时光旅行。06-18
  • CYQ
    想起作者那本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非常像赫塔.米勒,这本倒没那么像,反而无时无刻不蹭各种热点,Z世代,CRPG,纸笔RPG,足球情怀,移民,意识形态叙事……07-22
  • 西窗随笔
    南斯拉夫与铁托,法西斯主义与种族主义,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与波斯尼亚战争,海德堡的难民,奶奶与龙。穿越时空的断片式写作,异乡人的故乡与他乡。07-05
  • 文景
    在做梦的南斯拉夫岁月,父母仍在樱桃树下翩翩起舞;而沧桑归来,我站在古老的群山中,寻找祖先的起源。07-02
  • 晓林子悦
    作者摒弃了传统自传式小说的线性写法,代之以跳跃、插叙、梦幻、神话、意识流等手法,把20世纪东欧移民家族和南斯拉夫国家的历史,处理得格外轻盈。我想起卡尔维诺关于“轻与重”的观点,卡尔维诺认为,文学作为一种生存功能,有时候会“为了对生存之重作出反应而去寻找轻”。本书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而且它不仅指向小说,也指向记忆的塑造。作者把日常生活俗务打碎成了分裂的而又有着内在联系的碎片,读者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它们串联起来。最后部分《龙——守护者》,更是以别出心裁的实验方式,把读者纳入了“局内人”的境地,读者参与了小说结局的选择,或者说,成为了历史与记忆的参与者。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