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Fayeyff
    读的过程中自己也时常呓语,发了一场高烧,做了几次理想落空于现实的梦,可怎么是没有结尾啊。27岁的小说,28岁被流放。/我最喜欢的消磨时间的方式就是躲在某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一件什么家具后面,在那里立即开始回忆并思考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难以忍受的阵痛,痛楚,不知打击从何处而来。/人生不可空过,伙计!/第一本陀陀。06-10
  • 诺曼底多雨
    非常厉害,作家和他人的区别大概就在于后者隐约察觉到却无法描述的真实而前者能层叠分明地讲出来,即便是浮躁的最近也能专注地融入进去涅朵奇卡的人生,心理刻画细腻,陀是运用狂乱情感描写人际的大师05-25
  • 叁分田
    这是什么垃圾书,为什么那么多人好评,我都怀疑自己了。天呐,讲继父的部分,看得我已经看不下去了,三个神经病的病态生活,毫无逻辑,毫无头绪的叙述。看得我头疼,实在看不下去了,翻译的也很让人觉得无语恶心,大文豪的作品怎么是这样的,我太肤浅了,不好意思,真的真的弃了。04-08
  • 水墨中石
    首先翻译很流畅,坨爷大段文字看起来并不生涩。建议先读最后的解析,否则会很割裂。把这部小说当成儿童成长文学更容易理解。父母没有准备去做父母,没有任何东西把家庭成员连接在一起,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关于家庭没有任何值得回忆和肯定的份值,正是叶菲莫夫让涅朵奇卡不知不觉之间养成了察言观色、随时讨好的习惯,甚至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一切痛苦的来源——没有稳定的爱。05-19
  • 四月的马尾
    戛然而止得让人茶饭不思05-19
  • 桥本良彦
    对照着微信读书中,荣如德译本的《涅朵琦卡》读的,豆瓣好像搜不到这个版本,总之相较之下,荣译既沉滞又刻意用词艰涩,于大为的这个译本好得多。继父叶菲莫夫的过往读来令我最受触动,同时相对来说也是最独立完整的故事,关于天赋与生活。童年的爱人卡佳的故事则显然并未结束,她是夹在两种沉痛生活之间的一抹明媚,然而在接近尾声处,那封写了五页却撕碎的信、与没由来的悲伤,大抵也预示了再见后的故事走向。陀残酷地使小说永远停在了涅朵奇卡的十六岁(呃,忽然想起“山野内荒野,十六岁。时光荏苒飞逝。”),或也阻止了另一种残酷。亦母亦友的米哈伊洛夫娜的生活则更显阴郁,读到彼得讥讽地反问“脸红”时,我才意识到那封信的真实意味,最后对信争执的场景是全书最好的地方,读时感到自己紧绷成了米哈伊洛夫娜指尖的琴弦,那声音死得多么可怜)05-21
  • 一颗橙
    故事刚刚开始便戛然而止了。喜欢涅朵奇卡和生母继父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叶菲莫夫来说,天赋异禀不是礼物,是诅咒——天才的“平庸”之处就在于其“自命不凡”的狭隘,而顾影自怜和怠惰不前是触发诅咒的双重开关。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确信,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活过至少十次的人。11-08
  • 油腻修士
    4.5虽是未完之作但翻译得很好05-11
  • 做人留一线
    男同女同向前冲/涅朵奇卡很像林黛玉,天生聪慧敏锐的孤女,洞悉了一切病态可似乎不属于哪里也无力改变任何。05-17
  • 小小小鼻子
    童年的回忆真的太屌了!读得昏天黑地…已经找不到词语来形容那种感觉了!04-01
  • 徘徊者
    陀就是陀……就喜欢他那种絮絮叨叨、颠三倒四的心理描写,因为人往往就是这样复杂诡谲,一点小事也会引起内在的激荡。第一部分写得极好,第二部分也不赖,还是在今天的俄也显得很前卫的女同性之爱。03-27
  • 十点半
    是我读过的最复杂的心理描写,也是最像人该有的心理状态。我和王小波先生一样,喜欢前半部。完全毫不客气地揭露一位男性的人格弊端。04-07
  • 冬月
    未完成的小说,在最激烈处戛然而止,也恰恰使小说定格在“美”的极致状态。还没有说出来的话仿佛在耳边回响,还没有发生的事仿佛时刻在脑海里上演,未完成也是小说的一部分。叶菲莫夫的幽灵从此也住在我的心里,一个警醒、棒喝的形象。三部分最爱第一和第三部分,呓语、梦魇、谵妄,歇斯底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如一把刀直接又精准地剖开人的灵魂,里面血淋淋,跳动着,颤抖着,人心灵的复杂的秘密究竟是无法穷尽的,涅朵奇卡的记忆、幻觉、激情无可救药地纠缠在一起。而米哈依洛夫娜的痛苦和她还未被展开的故事最显迷人。涅朵奇卡如小说家一般对未知有一种执着的迷恋,试图用想象、观察到的蛛丝马迹来切近真相,但这种探求何其困难,未知的心灵深渊难以被照亮,不可理解的仍不可理解,任凭你抓耳挠腮思前想后。我也常如涅朵奇卡一样陷入这样的处境。04-26
  • 若水
    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段她们探索学习享受音乐的画面,还有女主进入阅读的世界。我感觉到了阳光,感受到了空间。03-26
  • Atoposmo
    前半部对于叶菲莫夫,以及涅朵奇卡和卡佳感情的描写真是精彩的要命!本人手不释卷,连连赞叹。陀氏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对于普遍意义上“人”的困境和痛苦有着深邃幽微的洞察力,而且作为男性作家可以完全摒弃男凝视角对女性的生命体验拥有体己式的想象力。真的非常喜欢男作家身上这种敏感的,啰嗦的,内省的特质。03-26
  • malingcat
    19世纪通行的病症是歇斯底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写歇斯底里的大师。那些高烧、谵妄、晕厥、爆发,是心理崩溃的标志,陀氏之笔犹如手术刀,在神经丛里搅动,既痛快淋漓,又难以忍受。本书写出了继父叶菲莫夫以天才自居、生活在幻想中的病态人格,这一点曾深受王小波的赞叹,但更有深度的是,本书也写出了涅朵奇卡的种种“畸恋”,因为过度缺爱,她无比依恋继父,半是母亲半是情人;她与公爵小姐卡佳展开“少女恋爱”;她与有心理创伤的准养母亦师亦友、亦母亦姊——在每一场关系中热烈寻爱,同时又自卑和自虐,深受其苦。《涅朵奇卡》虽未完成,涅朵奇卡却能代言无数缺爱寻爱的女性。12-22
  • 氷見縹
    又没写完!又没写完!又没写完!看得正入迷结果戛然而止!啊啊啊啊啊啊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