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摸鱼居士
    不想多读,读着有窒息感11-08
  • milu
    后期短篇极其尖锐,作者自杀和曲折经历及他者传记,似乎都在相互对望影射着,没人能逃出石头世界。07-04
  • Pinkler
    喜欢《女士们先生们,请进毒气室》和《在我们奥斯维辛》。05-24
  • 水蜜桃要爆炸了
    用犯罪协同犯的身份冷峻地描写了集中营的生存生态。只有叙事没有感情。比较喜欢的是石头世界里节选的几篇。篇幅短而力道不减。09-12
  • 栀子花海
    “人群烹调出来的浓汤洪流” 昆德拉:作家的本性就是反集体的。作家永远是一匹害群之马03-17
  • 在.
    倒塌的城墙 你是无眼再见了07-28
  • 大小章鱼
    不知道如何评价的一本书。07-09
  • 海扬尘
    雷马克曾描写了被战争毁灭的一代青年,但在他的集中营小说中,囚犯们依然怀有刻骨的恨与希望。博罗夫斯基却完全剥掉了人的外衣,为了活下去,受害者们不得不屈服于人类堕落的全部法则,普里奥·莱维也指出了这一点。经历了这一切,作者对精神的思辨只剩下了鄙夷。凯尔泰斯的小说则选择了另一条路……08-22
  • 虾米
    很别致的小说,但难读。作者的写法可称“反《辛德勒名单》式”。此书将战争中的暴行和人道灾难,完全去戏剧化。当人们在目睹暴行发生的那一刻,便已来不及为自己所受到的震撼、恐惧留出多余的空间来容纳、消化了。因为这将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要为这样的生活准备全部的心力乃至生命。他们需要06-06
  • 艾弗砷
    外人根本想象不出一个在集中营待过了两年多,目睹了狱友的道德丧失和人性沦丧,并且自己也做过纳粹协同犯的人,回归生活后是如何看这个世界的。《告别玛利亚》里的几篇他还偶尔说说“希望”(这几篇是刚进集中营的时候写的),但越往后,他下笔就越干练,越冷静,最后血肉塌缩,只剩下了骨骼,到《石头世界》的时候,文风已经变成了干瘪和冷漠,除了这种被他戏称为“照相机”的超短篇,他已经什么都写不出了。这些年他被循环往复的杀戮石化了,变成了美杜莎,一切在他眼中都是石头的世界。他努力在这个世界里寻找温存的情谊,却发现自己连生理上的反应,都固着起来,僵硬起来,完全失去了感知能力。“为了拯救自己,没有犯过罪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且人在得救以后,为了微不足道的理由还要犯罪。犯罪,先是出于义务,再是出于习惯,最后是——为了娱乐。”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