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叫他以实玛利
    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心智”这一定义的科普书。书中内容不深,然而很有启发。全书的两大线索:一是我们对于“心智”的认知存在很多谬误和未知,不能妄下结论;其二是“心智”本质上是一种感知,我们的思考或许存在局限,然而身为“心智俱乐部”的一员,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05-09
  • 苏铁
    2022读书:人多双重主体性指人既是能动性主体也是感受性主体。能动主体性指一个人计划/决策/目标/行动多能力,感受性指一个人痛苦/快乐/受伤/受害/等感受性或者情绪性多能力。如果一个人有能动性才会/才能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有感受性的能力才会有可能同理心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人的双重主体性让人之所以为人而变得复杂。机器人只有能动性,很多动物只有感受性,人二者兼有。所以做人真的非常复杂,既要考虑责任公义道德,又要考虑快乐。最难的是:人生是一条单向行驶且无法调试的列车。05-02
  • 娜塔莎之舞
    还是挺有洞见的,不存在自我控制这一说,想自律还是依赖环境,执行意向(减肥中的欺骗餐)05-07
  • 书影斜横
    乍一看书名,以为是市面上很多的那种读心术或者所谓情商课之流,但其实不然,本书是一本严肃的讨论人类心智问题的著作。全书从人类对心智的定义,以及人类对动物,机械,植物人,逝者,敌人,集体,神明等等态度来阐述心智的奥秘,非常有趣。作者从感受性和能动性的角度,探讨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或是不常见的问题。 读完之后,让人瞬间看懂了网络上的骂战,生活中的冲突,以及各种各样摩擦的真实本质,也可以更好的预测和规避很多问题。人类心智本质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或解释,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解释和感知周围的世界,人甚至无法感知未来的或是特定情况下自己的心智。总之,别太相信自己的心智,它只是神经元放电而已……04-11
  • 呼噜斯基
    与通常那种骗钱的科普书不同,这本书还是有点东西的。人们一般按照感受性 Experience和能动性agency其他人或物分成道德主体和道德受体,二者非此即彼,无法同时共存,这能解释很多现象。信教的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太恐怖了。作者之一已经得肌无力什么症去世了。11-23
  • 越来越好!
    “你”就像没有蜘蛛的网,是一堆记忆、思想、愿望和情感的集合,脆弱而单薄,但依然在知觉的阳光中发出微光。01-03
  • 燕辞归
    心理学不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它是与哲学相关的,是关于人的哲思,读心理学,是能激发对人的思考的。读完《人心的本质》,越发觉得人是不自由的,从古至今,自始至终都困在小小的身体和有缺陷的大脑中。人曾经自诩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如今看来,也许这只是个幻觉罢了。人的思想可以超越限制?也许这也只是个幻觉,且看人的心理中,充满种种漏洞,无中生有、自我欺骗,是大脑的拿手好戏,殊不知,大脑的缺陷使人容易被操纵,看看周围的广告,看看网络上的舆论吧,人不是智性生物。12-07
  • 麦兜小胖
    “心智”这个词属于典型的一看就懂,去定义有不容易的情况。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心智的方法论工具,就是通过区分感受性和能动性。比如正常的成年人,有正常的感受性与能动性,但新生的婴儿就只有较强的感受性而没什么能动性,甚至有些人认为已经死去的人仍然有部分心智残留着。作者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与道德关系中的主体与受体理论相结合,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日常现象的原因分析。比如很多群体敌意通过对敌人的去人性化,这时候我们剥夺了对方的感受性,留下能动性,机械化得看待敌人,引发恐惧与仇恨,使得发起攻击的时候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于宗教信仰而言,巨大的悲剧无缘无故的发生,迫使我们寻找全能的道德主体进行完型具有全能却不需要情绪感受的神明自然是这样主体的最好角色。这些中分析方法给了我们更合理看待心智的工具,认识自己和他人。03-14
  • Minnaloushe
    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一般人很难下手讨论的心智的概念和含义,神的崇拜,记忆,意识,睡眠,这些超大的议题竟然让他一个一个说了过来,还不晦涩,没有太多的神经科学的专有名词堆积,但是讲的很专业,也很硬核,很有趣,我们都是记忆的结合体,意识却是虚假的,是潜意识的衍生,我们引以为豪的自律,放纵和自由意志其实都不是那么的受控制,有趣~02-26
  • jessica
    喜欢第十章自我的幻象,翻译的很难读02-22
  • 子不语
    从能动性和感受性来理解人心,倒是能解释不少问题。意识的本质还是说不清,在这个问题上的突破无疑会带来一场革命……02-17
  • 戒灵
    杀手对人无恻隐之心,却关心她自己的狗狗;心智是区分你是否具备一个人的前提;烂尾了。03-20
  • 艾倫一缸
    道德本体&受体vs.能动性强&弱。的确是能解释很多心理现象的模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