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猪头妖怪
    通俗易懂,叙事清晰,信息量巨大,还间或有犀利的点评。此外,作者对哪些细节对理解国际局势必不可少、哪些细节对刻画人物堪称点睛之笔,以及哪些细节读者会感到忍俊不禁,都有非常老道的判断与拿捏。可以说,这本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把“从盟友到对抗”的这一转变过程讲得精彩又透彻。12-13
  • 普通读者
    2022年春节假期间阅读。带着为什么会有冷战的问题去阅读。利益分配,意识形态,除此之外还有提防恐惧。细节不少,阅读体验身如其境。02-05
  • 维斯帕尔
    能把流水账写的这么生动可读本身就是作者水平的体现。03-15
  • Timorg
    从书里描写的细节看首相大人在该六个月中的存在感主要就在于跟领袖传纸条分地盘儿以及念诗。03-27
  • 竹子
    精彩纷呈。把1945年的6个月以新闻记者的方式掰碎了写。仿佛重新经历了那一段历史03-31
  • 饕餮紫麒麟
    又一部新闻记叙式的历史大事记,风云诡谲2021.4.504-05
  • 孤岛渔翁
    短短6个月,从盟友到“敌人”,雅尔塔会议之后的几个月事件决定了世界几十年的走向。作者带着读者走入这几个月事件前线。描写细致,翻译到位并加了很多补充有用的译者注,足见非常用心了。 5星。04-02
  • 曾经巫山难为云
    跟随作者的妙笔,细捋历史脉络,设身处地感受当时的历史瞬间、重要时刻,体会巨头们筹码隐晦的对赌,以及他们的妥协、强硬、无奈和蛮不讲理,经历六个月的天翻地覆,一窥那段——精彩的历史大戏。03-10
  • 仰望与思考
    这本书非常详细的将二战欧洲战场末期,美英苏三国,从亲密无间的盟友走向了以意识形态对抗的敌人这段时间的种种往事详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美英苏同盟的决裂,看似是因三国对德国以及东欧局势如何“分配”而造成的分裂,但其内核终究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导致的对抗。但是,换一种思考方式来看,反俄主义一直存在欧洲主流思想当中。无论是沙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欧洲(尤其是东欧地区)一直对俄罗斯始终存在一种戒心,欧洲国家们一直不愿意让俄罗斯过多的参与欧洲内部事务,因为他们始终都在害怕俄罗斯在欧洲扩大其影响力。但是这种选项好吗?我觉得未必,东欧国家也好,欧盟也罢,选择与俄罗斯对抗终将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倒不如去寻求与俄罗斯展开良好的合作对话,才能有助于欧洲和世界局势和平与安定。03-10
  • 星月神话
    本书讲述了1945年的2月到8月,从雅尔塔会议到原子弹轰炸广岛,我们可以看到在这6个月里发生的几个大的事件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包括柏林之战,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死,以及丘吉尔选举的失败,杜鲁门上台,原子弹轰炸日本等等,在二战的最后时期,美、英、苏领导人之间为了战后利益的政治博弈,国家力量之间的对比,超级大国的诞生,一道铁幕正在欧洲大陆上落下,为冷战的到来做好了准备。02-27
  • disguiser
    还没拿到手,但是这类题材真的是出一本就想买一本,这恐怕是一种痴迷,明明是同一段历史,但是看着不同作者的解读,那种身临其境之感,无以言表不过还是想说一条,西方记者写的东西,除了细节,在大局观和历史研究上并没有什么推进之处,惊悚小说似的书写历史并不是长久之计,在西方这种记者书写历史著作的越俎代庖下,学界专业人士的高论无法惠民,在此等氛围催眠下,让人产生美军攻占柏林,苏联发动二战这类不值一驳的谬论也不足为奇了,历史是一门科学,不容钻营文学笔法的二三流记者亵渎,否则造成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混乱将是灾难性的ps.读完全书,就一个字:累!作者对史料的处理极为糟糕,日记体看似详实,实则注水严重,豆瓣刷分的可以爬了,甲骨文系列撑到今天不得不怀疑是靠这些阴兵刷好评顶流量03-30
  • 游逛的青春
    高高在上的意识形态味道十足。西方这种口吻的书籍有点太多了。04-28
  • 八月莓
    是有多不喜欢斯大林,把满脸痘坑这个形容词用了三次,笑死08-30
  • 鱼的九思
    俄罗斯的熊爪不是已经伸出就是在伸出的过程中05-19
  • 李娇娥
    畅销书模式,精彩是蛮精彩的,是那种报刊八卦的精彩,作者自身立场明显,深谙传播与鼓动要义,十分懂得如何满足大众口味,从重要场景到边角细节都描绘得有声有色高潮迭起鸡血连连,好在对重要部分倒也没什么失真描述,对这一段有兴趣的话便看看也挺好的07-29
  • 摩公
    作者的“冷战三部曲”是按“冷战”的终结、高潮和“开始”倒序出版的,这本是最“后”一本,讲述“冷战”的“开始”。在这本书里,作者精心选取了从1945年二月初至八月初的六个月里的一些历史“高光”时刻和片段,串成了一部从“二战”到“冷战”的过渡史,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史,叙述立场虽没一边倒,但还是有很“正常”的偏向的。叙事采用“天花板视角”,近距离且生动,人物和情节内容都很丰富,阅读体验是过瘾的。译文总体流畅易读,但要吐槽一下太过随意(想注就注,不想注就不注)的“译者注”。最后推荐两本同是甲骨文丛书的《午夜将至》(三部曲的第二部)和《中国1945》。03-12
  • Gorbachev
    4.3 1. P9 Para2 Line8 “后”应为“丘”;2. P14 右上角小地图应为“罗马尼亚”;3. P93 Para3 Line10 名字中漏了Wilhelm的译名;4. P210 Para2 Line6 “特区”?5. P238 Para1 Line3 “工”应为“空”.07-01
  • 带泥巴味的大熊
    确实“好看”,但是就跟基思罗威那本《恐惧与自由》一样,迅速看完也就完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者写的历史书似乎总给人这种感觉。##现在总觉得由着性子看这些还不如把杨奎松、沈志华、吕迅的书翻来覆去反复多读几遍。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