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
举报
书名
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
作者
曹南屏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20137058
出版年
2018-10-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数
352
定价
79.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政治
法律
豆瓣评论
蝸涎舎
前几章论晚清知识和观念基于“重首场”展开,然而科考的实际运作流程不止于此,过于关注其侧重的一面是否也对历史真实有所遮蔽。此书史料丰富,受到近年流行的书籍史研究路径启发,总体在思想深度及方法创新上略有欠缺,不过曹老师本人是很有意思的(#^.^#)
04-13
挖土
这书搜集了很多好玩的材料,换个写法是可以出圈的。评分的朋友好多好严苛啊。
08-27
夏禹
再次领略了考试作为指挥棒的威力
10-06
朱颐钊
对有关史料的旁征博引十分了解,不过由博入约的工夫还欠不少,当成是一部晚清科场诸般奇闻的合集来看,倒是不错!印象较深之处:《纲鉴易知录》是许多清人史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清代科举,除钦定诸书外,不准提及本朝人物与著作;科举改制之际,因为懂新学的人实在太少,命题亦付之草草,后来干脆一废了之;而中间的那几年,上海的出版业迎来了空前繁荣,盖从朝廷到考生,都要去订新学的书。
10-10
寻川
在“科考制度”之外关注“科考实践”,特别是晚清大变局中出版业、考生、考官、朝廷之间的互动,很有意思!官方树立正统收束思想的努力反而导致学子士人远离“思想”,在西学冲击和制度改革中,整个科考体系逐渐丧失稳定的权威秩序而裹挟于出版界潮流,而后也在“求新”思潮中反蚀官方意识形态根基。(另外,真的,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人心。)
06-19
同门师弟在天堂
六月第一本书。主要梳理了科举制度对于出版市场的出版活动(但同时出版乱象也影响了科举新政的推行)与士子购阅书籍(重首场导致士人对四书的重视与对史书、策论的轻视,这些态度都反映在书籍的出版与流通上)的导向作用之大,以及这些活动对读书人群体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的改易所造成的影响。
06-07
西渔
史料翔实,刷新了之前的许多认知。原来科举考试也可以携书入场,以及当时士子们对于西学知识的匮乏。也感叹短短不过百年,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考试体系并稳定有效地运作中…
08-02
智术师
中国近代科举文化史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文笔亦佳。
09-04
小布
挺好玩的一本书,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读来特别亲切。不知道百年后,今日的五三是否也会被放在历史中去研究、反思和批判呢
05-24
Cincinnatus
一天之内翻完,之后基本上还是……这本书讲啥了,这个感觉。内容比较陌生,大体上是由于制度因素决定了人的阅读?其实可以思考一下古代人的阅读范围狭隘的原因。
04-25
迟权
谈得不深,文笔也比较啰嗦。
09-29
不见潇湘
史料的充分发掘+前人观点大杂烩
11-16
Roger
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后记。因为题材和时段的缘故,本书所收集材料非常零散(搜集爬梳固然不易,但也难免被认为历史学者只能为其他领域提供材料),所以很难用明晰的问题意识从一而终将材料串起来,更别说对材料本身的多维度阐释。材料平面化铺陈、制度层面泛泛而谈、义理阐释层次感缺乏也是不少阅读史、书籍史之类侧重“外在理路”研究的通病,其实以人或机构为中心的个案研究更适合此类路数。
11-01
大甜甜~~
我真的对古代有些所谓“学问好”产生了不小的怀疑,估计都是做时文去了。就好像西学传来以后,都是像抹糨糊一样往脑子里抹了些知识罢了。中国古代其实也没有几个严肃的所谓知识人。科举之坏,坏的是人心。
01-14
柳川
以考试用书与知识结构的角度切入,在晚清科举改革这个业已十分成熟的研究领域中开发出新的问题,实属不易;提出的部分论点,对我来说新颖且有意思。但较有疑虑的是,作者利用的材料,以日记、笔记、报刊、书信等零散周边材料为主,用以讨论士人对于考试用书的使用情况、批评意见等;但对于科举考试用书本身的情况却付之阙如,或许作者认为这些书都是重复、千篇一律的,不必单拎出来讨论了。这当然也没有关系,但总有些令人不安。另外研究综述十分详细,但似乎以概括为主,少了些对于整体观念与方法论的省思;而把魏希德的研究完全忽视了,令人意外。
10-15
伯樵·阿苏勒
有几部分甚为精彩,材料也颇为详实,将科举学、印刷文化、传统历史熔炼一处,还是非常之精彩。可惜引申不够,如这种知识转型的失败中传统学校体制的角色的缺席,云云,非常中国化的那种以翔实史料罗列为基础的著作,但阐发和对研究对象外部的散发却不多。不过作为一本研究科举教科书的书,对海外研究的罗列综述精彩且充分,却完全未提及de Weerdt和Peter Zarrow的研究,有些遗憾。
01-28
我是喵叔
又名“晚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研究”。本书以“知识”与“书籍”为视角,“对晚清科举考试用书如何被出版、如何被使用、如何影响科举考试的实践,乃至如何在科举变革的互动中形塑一种新的印刷文化与知识取向”做了一定探索。跟以往侧重统计具体的出版机构数量及其出版的书籍种类、版本数量等研究不同,本书“着重从书籍与知识互动的角度,结合思想史、书籍史、阅读史等视角展现晚清读书人群体的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发生的变化”。全书各章节环环相扣,较清晰地勾勒了晚清科举改制与士人“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的图景。史料功夫扎实,但表述不够凝练。
06-02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