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反馈
书名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作者
川田稔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09778340
出版年
2015-9-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数
368
定价
CNY 45.00
装帧
平装
标签
政治
法律
豆瓣评论
索然无味
从另一个角度看侵华动机、战略、目标等等,以及日本政府内部,政府与军队之间也是矛盾重重,非常有意思,历史研究总归要回到学术研究本身。
12-17
种瓜得瓜
没办法不给五星。从九一八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昭和陆军绝对不是狂热地一根筋,他们的立场和决定也都是基于世界局势的变化而做出的,岛国无资源的先天不足,早早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了败因。他们也不缺卓越的战略眼光,然而局势的发展显然不在他们掌控范围内。我们在重新认识那段历史的时候,本书是不可绕过的存在。
04-28
霍斯特-威塞尔
昭和军人,其实从抗战开始日军从领导层就走下坡路了,已经完全不能和明治时代的那帮人比拟的
08-15
大明都督李舜臣
永田鐵山, 石原莞爾, 武藤章, 田中新一
08-15
不及格大学士
二战日本陆军原来不缺战略家!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这些陆军幕僚的能量和才华真是非同凡响。
12-16
不文
想推翻列强的华盛顿体系,重构东亚,由于对中的战略失误,让天平倒向苏联,功亏一篑。
10-13
greenhands
日本学者的作品往往都不会让人失望的,本书也是一本精品,刚读完,思想上收获很多,今天来不及写书评了,过两天再补。
03-07
EnigmaYu
昭和陆军no kiseki
01-05
希夷子
非常不错,从国策制订的角度梳理了日本在一战后的军事外交行动逻辑。把事办砸的原因部分是因为陆军反噬国策制订,另一部分是这种反噬也并不彻底,最终的国策还是由于妥协比永田铁山的构想更加糟糕。
10-28
穿风衣的猫
二战一定会来,永田战略的核心即以战养战,前战以可控性和外交斡旋为重,后战以全力以赴之赌国运为目的。然而,前战因国共合作、美苏暗援形成的持久战而失去可控性,因德国抢袭苏联而斡旋收窄,最终使其赌国运之战迫在眉睫。此时,机会主义地选择开战美国抑或苏联,其实都是偏离其战略终极目标的仓促之举。内外情势变幻之中,每一次派系重组与路线斗争所引发的盲动都渐渐偏离了永田战略内核中混杂的保守性和远见力。不禁要想,假若永田不死。从其它层面来说,昭和陆军的历史个案还显现了帝国中枢与殖民军政、政党与军队、欧亚大陆与边隅大国、组织人事与幕僚意志等等其它更有意思的问题。
12-29
cc修文
昭和陆军为了保证在未来发生的世界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中国发动战争开启世界大战,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很好例证。永田、石原、武藤、田中等人各自对目前局势的推演和对未来的战略构想可以说严密且极富可行性,但没有一个构想能够自始至终得到彻底的贯彻,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在不断的下克上中走向毁灭。
04-21
犯罪系数Zero
作者提出了很多修正主义观点:通常认为海军主张南进,陆军北上,但并非如此;日本崇尚精神万能,实际上统制派很讲究客观物质力量。大量篇幅涉及人事变更,值得深入研究
04-10
Grit
即使是对于幕僚这些高度理性的人来说,在判断局势、决定方针时也难以避免过往的经历对自己的影响。重新思考武藤、田中两人的战略构想,都包含着高度理性且缜密的思考,这也必然导致两人难以说服对方,正是在这种尝试说服彼此甚至互相攻击、倾轧的过程中,陆军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多数情况下,正确的道路不止一种,远见卓识更需要高度的执行,否则只是空谈罢了。
04-18
Joshua
三个人:永田铁山,武藤章,田中新一。对永田铁山的研究最深入。
09-15
灯证
几近预言的自我实现。永田根据对一战的观察得出对二战的预期,提出“自给自足”资源体系的建设,“国家总动员”体制的筹划,以求获取战争主动权。而后石原以“九一八”下剋上起家,目标开始对准美国,不涉入中国。武藤、田中一系亦以下剋上反制石原,踏入抗日战争之泥潭,虽不以中国为对手,但自此处处受制于中国。德苏战争后分途,战略由此更是支绌混乱。既怜惜付出之代价与取得之资源难以和谈,又希求保持自主之主动态势不敢付出所有解决苏联安全,中国泥沼,更垂涎于东南亚资源,最终提前引发了最终的对美决战,终于灭亡。作者提出了很多修正观点,如英国在二战中的关键地位,而非中国,日瞄准东南亚资源,美确保在欧陆有立足之地,使得欧洲战火不因此燃及本土。陆军始终针对美国,无意于苏联,因东西伯利亚无资源。许多对抗性主张只不过幌子。
12-03
saidelizi
日美开战前的决策过程尤其精彩,最有意义的一点是中坚陆军幕僚如何决策日本的国防政策以及永田观点形成的背景,战略意图的不同导致了派系分化与争斗,在国防战略的制定上蛮佩服永田的,政策简单明确,也有据可循,从专业的视角来讲,比其后任石原高明不少。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其中坚阶层不同的经历和知识背景以及对未来的判断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极大,因此国家政策的即使在短时间内也会出现大的变化,永田和其后任石原就是例子,如果这样的政策制定决定于少数人手中,风险极大,本书对于我们观察一个国家国策的制定过程很有启发意义。幕僚团体(更准确的说是有一定权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军队中层政务官群体,这个群体从其成长经历来看,很难说是单纯的幕僚或者参谋,其本身即是决策过程/程序的一部分)如何推动国家的政治军事向自身设定的方向演变
11-15
nile
非常清晰地给出了31年以来日本陆军的人事变化和决策脉络。永田心心念念要为将来的“举国抗战”做准备,他也确实早早嗅到了战争的味道,并且通过推动“满洲事件”为国家夺得一大块实地。然而这块土地并未成为日本的福地,反而成为二次大战的发端之一。一个出色的中层军官,各方面的判断和分析堪称缜密,本意是未雨绸缪,最后却将国家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是历史的玩笑。强大而民主的政权不一定不侵略,强大而专制的政权好像找不到不侵略的例子。在逻辑上,对内的威权似乎必然会演变成对外的专断
12-01
anshi0942
永田铁山作为昭和陆军整体战略的奠基者提出了很多新的构想,其中最重要的两点:1.由于世界局势日趋复杂,所以下一次大战必定是举国之力的长期总体战,为了应对将来的局势日本必须要确保实行国家总动员的体制;2.与日本陆军长期以来以苏联为假想敌不同,永田不倾向于设立明确的假想敌,以保证外交和军事的弹性,同时确保中国北方资源带,摆脱对英美的经济依赖。在这种构想下,昭和陆军开始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争取自己的政治发言权,也是基于永田的构想引发了之后一系列如华北分治、中日战争等事件。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永田的构想可以说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这也表明了永田作为一个军事官僚卓越的战略构建能力。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战略构想把日本引上了战争的不归路,这也是军事官僚单纯从军事角度思考国家战略的最大局限
01-1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