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Coolqoo
    对于不了解非洲各国历史背景的读者来说,会发现各种线索一团乱麻,很杀脑细胞,而作者的行文风格偏偏又有点喜欢绕开核心矛盾做侧面描写。对于这种入门读物来说,读者最需要的是作者把线索按条快、用高对比的方式组合起来,这样才能在脑海中划清地图,很明显作者并未做到,只是各种泛泛而谈,索然无味,没有重点没有对比度。但此类内容的读物非常少见,仍然推荐一读,至少对非洲殖民史有一个概括了解。02-27
  • Kurniawan
    其實是更像是學術著作或者史料參考,非常詳細。但是如果說對一般讀者而言,就缺乏一些趣味了。04-06
  • 南堇安
    翻译感觉读起来不是很舒服。总体感觉有些乱,但是同类型书确实是太少了,值得一读。12-05
  • Fan
    把Colons翻译成科隆人。。。应该不是台湾的习惯译法吧。。。总的来说已经很好了 这类书也不指望引进了07-12
  • 徐谌辉
    太冗长了……看得我累死了……全是白描,写的也不好,不知道作者都是从哪知道的[破涕为笑]07-05
  • 晓木曰兮历史系
    非洲在殖民的時代,只是一個被侵犯的災難集體。這場數百年的爭霸競賽,把歐洲的國家推上了飛速發展的巔峰,而非洲人的悲劇則正式開始。12-07
  • 楚恻
    对于历史的白描,不厌其烦,对于事件的描述也非常的到位,但是比较的无趣,加上涉及的国家人物的多物会让人生阅读上的疲劳12-18
  • 千无千
    略有些失望,在冗长的历史叙事中也偶有亮点。一个有趣的问题是非洲如何在殖民的历史中被“魔化”,当我们想到非洲时总会将这片大陆与贫穷、疾病、愚昧、无政府状态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极其负面的非洲形象。但非洲之所以被“魔化”,并非仅仅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差异、西方不了解产生的想象,它根植于殖民历史中蓄奴化的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需要、殖民教育的塑造、传教士的宗教影响和战争的洗礼。但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是,我们总会在思考西方对殖民地的渗透影响,而忽视了非洲等殖民地对西方等国家的反向的作用,突然想起了厄齐尔作为德国土耳其后裔近期所引起的争议,法国齐达内作为阿尔及利亚后裔所带来的影响力,鸡蛋碰上石头也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石头吧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