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y的读享生活
    太好看了,手舞足蹈。大部头传记就是棒啊,慢慢地梳理,一点点地分析,写得细致,文笔流畅优美。我终于理解了卡夫卡与家人、与父亲的关系,还有菲莉斯的形象,以前都是模糊苍白的,现在这个中产阶级都市白领的女孩子,我很喜欢啊。第二部,我近期要读了。第三卷请加油出来,耶!06-14
  • 豆友159873203
    凡是读过他的小说并为之着迷的人,都会对他的生活好奇。这部传记正好一本满足,读者可窥见他的生活与文学重叠的地方。摊平来讲卡夫卡的青年岁月,有不少亲近又让人拧巴的地方。他对创作的完美主义要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毫不妥协,将他的内心构筑为纯粹又自成一体的迷宫结晶,超现实地折射出现代人的噩梦和恐惧。阅读卡夫卡,是一次没有出路的挑战,不给任何逃避的退路,让人直面荒诞的真实。06-20
  • 豆友228462393
    卡夫卡和裘丽斯的关系是这本书的主线,这种痛苦与纠结也贯穿了卡夫卡的所有创作。对他来说,爱不是想触摸而又缩回手。爱是希望有个人既能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功利和理性,又能在另一方面接纳他,成为卡夫卡与世界连接的窗口。而当这个窗口在世界中过于如鱼得水,她的存在也就蜕化为提醒着卡夫卡自己的孤僻和格格不入。于是爱就消失了,成为了一道敞开的却又难以启齿的伤疤。05-06
  • 心如薄荷微微凉
    在充斥卡夫卡式荒诞的现实里,在迷信技术的时代,我们更应阅读卡夫卡05-07
  • Step
    无可挑剔,无可指摘。12-16
  • 桃桃鹿鸣
    作为政府机关业务骨干+中层领导的公务员,作为性挫败感爆棚与感情关系习得性无助的二十世纪初少年,作为将全部生命与灵魂献祭给写作的蒙尘巨匠,哪个才更是卡夫卡,也许,我们永远都剥不到洋葱的最深层,但又何必呢?用袁子才的诗隔空传情与那句“从根本上而言,我是一个中国人”该让很多人感觉良好吧,但又何必呢?受到震撼的应该是同为现代人的抗击荒谬的无力感,而不是星星点点捡到巧合的小确幸。12-11
  • massquantity
    冷知识:著名的分布式消息系统 Kafka 的名称就是来源于这位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弗朗茨 · 卡夫卡 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relation-between-Kafka-the-writer-and-Apache-Kafka-the-distributed-messaging-system/answer/Jay-Kreps11-06
  • J
    好想抱着他大哭一场,为我们同样脆弱敏感的灵魂11-06
  • 字遊如风
    断断续续读了近两个月,仿佛和弗朗茨达成了某种秘密契约。没想到他和菲莉斯的情感几乎贯穿了整本书,看来「爱情」依旧是通往他者生命最幽深与真实的道路。11-06
  • 小阅读Random
    在充斥卡夫卡式荒诞的现实里,在迷信技术的时代,我们更应阅读卡夫卡。04-24
  • OrlandO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姻,第一次世界大战搁置了卡夫卡和菲莉丝的婚姻,都算求仁得仁。卡夫卡的小说某种意义上都是他的自传,永远无法达成预期目标的写作、亲密关系、人生规划,一切都不得其门而入,是他在创作和生活中达成的美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09-29
  • 余大只
    “一切障碍都将摧毁我”,读书时因这样一句话被卡夫卡深深吸引。看完卡夫卡传,好像更明白了这句话对卡夫卡的意义。书中有言,“卡夫卡的个人梦境竟与现代社会的噩梦完全一致:每个人看似自由,但无论你怎么选择,都跳脱不出那个彻头彻尾被管理、被规划好了的世界樊笼”,这也是读卡夫卡对我们的意义吧。12-01
  • 故事贩卖机
    纠结,纠结,还是TMD纠结,读得让我也纠结不已。。。这套卡夫卡传三部曲的中文版权情况似乎很神奇,第三卷早早由黑龙江还是哪个东北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应该是当年只买了第三卷的版权,是因为晚年部分是卡夫卡传的重头戏?这个版权交易是怎么达成的?现在的情况是这个文学纪念碑系列收录了三部曲的前两卷,第一卷早年马上上市了,不知道第三卷会不会出现在这个系列里面,还是希望有吧,毕竟这个装帧,封面,内封设计也太优秀了,一出来就让人十分想买,希望三卷出齐吧。不过这一卷有几处错别字语病印刷错误,希望再版的时候改过来吧05-31
  • 复峰
    “关键岁月”的关键点可能有二,一是《判决》《司炉》奠定了的自信经由精神冲击转换成的空前自我认同“我就是文学”,一是《诉讼》开启的文学能量的集中爆发与私人神话的全新构建。05-19
  • 空山驿马
    很多事,让2020成为特殊年份。有的冷硬似冰,有的暗沉如铅,有的闪烁若火。只是还来不及念它、写它、端详它、记录它,已在一片喧嚷中远遁。跟雪媛老师这番合作,让2020升为“关键之年”,我在其中看见了穿透密林的光。这个春天,与卡夫卡重逢罢。01-02
  • 米卡
    终于下印厂了。今日读 卡夫卡 别有意味。02-23
  • 欢乐分裂
    不止编年记事,更有对传主思想和作品的深度解读,甚至融入写作者的主观情感、资料基础上的推演想象,极为饱满生动,在披沙沥金的检索中直面共感“殚精竭虑的生活”的痛楚侵蚀。1910-1915是他与菲莉丝纠葛起伏的关键年份,订婚是摆脱家庭对其生活入侵而独立的标识,鱼雁往来赋予安全稳固的社交距离(因毁掉菲莉丝的信而造成单声道之“怪异的独白性质”),转换成现实关系则令他恐慌到以自贬或扩大关系圈来寻求转圜余地;他也自省到自身缺乏爱的能力,甚而以禁欲为逃避手段,自我建构出精神(防御)系统和对抗现实的内心机制。《判决》诞生时接近昏迷的狂喜很难复现,大部分作品建立起零散场景后成型为一个个幽暗的段落,它们折射隐含着无数日常,“几乎达到人类语言极限的凝练书写”需要极高的专注和自觉,跳窗念头的反复出现。07-17
  • 苏美
    落泪。不知道应该为谁而哭。10-20
  • 新京报书评周刊
    任何一部优质传记,都是对公众想象的某种纠正或补充,因为大众对于一个写作者或艺术家的认知,往往来自一幅简略且不乏夸张走样的人物漫画之上,而传记作者首先要认领的,恰恰是其对立面:传主独一无二的复杂性。三卷本《卡夫卡传》的作者莱纳·施塔赫对此具有高度自觉,并通过对翔实资料的细密梳理、对卡夫卡作品的谨慎解读,更重要的是对卡夫卡“难以企及的内心深处”的沉潜式探掘、体悟和想象,试图呈现出卡夫卡人生最接近于“真实”的图景。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