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熵业巨头
    虽然学科不一样但感觉还是很实用的。下单了实体书决定实操时候再拿出来看看。01-20
  • Bertas
    2023.8.30:有所得,读至Discover中途,后续若有需要会回来继续看08-30
  • 白菜爱好者
    与其说是操作指南不如说是一个anonymous interlocutor who knows what u are going thru;更多是将问题重新摆上台面;读了很安心!12-05
  • 手指饼干一枚
    (几乎从未考虑过学术外职业的)PhD强行退圈转行指南,采访故事夹杂实用建议,非常有帮助。其实仔细一想,作为现代职业的学者,以及企业化的学术界,和业界的区别真的没那么大。。。主要的障碍还是心态和价值观吧,open-minded真的很重要12-05
  • 迷信鉴定员小谈
    best book ever written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09-11
  • 麦当挠
    随便翻了一下,适用于一个学术界遭遇瓶颈而商业系统健全的发达社会,基本上跟国内的情形没有太大关系。没有practical意义的内容,去读,属于一种自我洗脑罢了。不过,国内好像确实缺乏相应的,当下的学术界的职业研究,缺乏数据,每年论文数量,招收教职青年学者的来源和论文发表情况,这也许是个很有意义的职场需求。09-30
  • 散木
    总结了些学术人不自知的观念和习惯,比如把工作当成天职,等同于自我身份的全部,为追求卓越而过劳、牺牲生活其他面向,得不到认可的后果更是格外严重。学者和职业人士看彼此都像外星人,充满成见也极少交流。学者改行就要学习新的话语,谦卑地避免展露学术姿态,从而pass for正常人(让我联想到racial passing)。随后是把学者的日常工作翻译成有商业价值的技能,商业行话并不比学术术语更有实质。作者乐意尝试各种职业的开放心态很让人惊叹,说自己内向却找一大堆陌生人面对面采访,让高纯度i人读着冷汗直流。作者声称离开学术圈的人会更开心,不知是不是空头支票,但遗憾与损失也需直面,凝聚在架上多年未翻的学术书籍中。09-30
  • 蟫尾
    隔行如隔山,但最难的还是心智上重新认识其它行业,切勿瞧不起它们。但反过来说,其实作者的写法是彻头彻尾美国式的“洗澡”,透过数据分析、一步步的策略循序渐进洗掉知识分子的清高,主动将自己改造成为大众的一分子。09-29
  • 多喜子
    并没有想leave academia纯粹是好奇,也体会到了一些文科专业的不易。这本书总体来讲很实用,写作风格并不是我喜欢的,不知为何觉得有些乱,但流畅还是流畅,也吸引人读下去。比较有趣的点在于如何把学术界里掌握的些技能(从教学到研究再到service;万万没想到service上学到的技巧很可能是一个PhD最能被学术界之外的世界所认可的,侧面反应这两个世界的差异之大)包装包装,成为学术界外求职的闪光点。作者也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分享了两个世界里行事风格的不同,比较有意思。虽然短期不会想也应该不会被迫离开学术界,了解一下还是不错的,也学到了些新思路。祝所有学界非学界的大家求职和工作顺利呀!08-05
  • 方子戫
    感觉也不是很实用()03-02
  • RDX
    20 刀的书半个小时看完。普社就是喜欢出这种噱头大于实际的书。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实际上就是作者折腾了半天,进入有名校光环门槛就不太高的咨询行业,然后拿这个经历出书自己开咨询业务赚钱。在校时候我也帮助学校做过类似项目。简单说强行宣传文科学术训练在职场有用就是自欺欺人。30 岁掀桌了重头来过完全没问题,职场选择还多不少呢,不用老是在咨询,编辑等等几个选择里打转。11-22
  • 千夜
    在不同的背景里也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写得很真诚,但诚如作者自己承认的,他已经算是条件非常好的人10-30
  • 南山侍亭
    给了很多实用性的建议,然后发现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已经实践了一部分。12-13
  • clean
    等到以后万一有这么一天,我会想起再次看这本书的。12-23
  • 七月不远
    可惜没有早一点读到这本书,所以找工作的时候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其实书里并没有特别具体的建议,有些经验也只适合美国的市场,但重要的事其中关于思想转变的部分,这也是长期混学术圈的人最弱的一个环节。12-30
  • 看writing就能感觉到作者是个文字能力很强的人文博士,可惜…四年之后再看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