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漱石枕流
    读第二遍,学学分析的功夫。仔细读发现比第一遍更吃力了。01-24
  • 无糖ubik
    可能笛卡尔的《沉思》真的算入门哲学了,这本二手文献很多地方有关怀学生的倾向,很好了。11-29
  • KeniaSchreiber
    读对第三沉思的分析。相比(Nolan,2014,剑桥那本)来说,哈特菲尔德对上帝存在证明的重构太简略,而他的关注点更多地在于certainty和truth之间(也就是3.2初步提出的,后面被称为[强证实版本的]真理一般规则)的关系。但我最不满的地方可能在于,他对AT 7.35-36的重构虽然本身是对的,但是把笛卡尔这个论证的目的搞错了。10-27
  • Castor
    非常优秀的第一哲学沉思录解读,抽丝剥茧、丝丝入扣,是理解笛卡尔的不二之选01-02
  • Jason
    半年断断续续的总算读完了。。。果然我还是对前几个沉思更感兴趣。。。说起来书里的剖析还挺有意思的,从各种不同的维度去理解笛卡尔的思想,并试图予以解释,比我自己看的时候只关注逻辑漏洞要全面很多07-06
  • 为课堂报告而看。翻译流畅准确,内容不能再棒!主体部分梳理了《第一哲学沉思集》,仔细分析其中的论证和难点并提出诸种解释模式。前后两部分勾勒笛卡尔的总体哲学纲领和方法特点以及笛卡尔身处时代的科学学术环境,作者太牛叉。每章提供的阅读书目也是棒棒的,可惜我是没时间深入了。03-17
  • Darklight
    不偏不倚,不上不下的导论10-15
  • 斯宾诺春
    从科研训练做笛卡尔混混沌沌了一两年时间,遇到了这本书算是最大的幸运,无论是分析论证的细密功夫,还是对文献综合全面地掌握和应用,都给我的接下来的阅读和学习砸下了一个好的范本与路标,接下来再按照问题的分类把后面引用的文献拣选读一遍,应该就可以有一些谈论笛卡尔的信心了。08-23
  • 旻旻
    终于看完了好累!这本书主要是把《沉思录》拆成一个个论证探讨这些论证的可靠性以及相关反驳。主要问题是研究《沉思录》中笛卡尔建立的形而上学体系(包含方法论认识论体系)是如何给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奠定基础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研究的还不如海德格尔随口说的几句透彻,当然海把数学性已经归到笛卡尔的物的概念中但是看这书发现实际上还没有,笛是以几何学为最主要的基础的。而作者最充分的还是在对第一原则我思奠定的,而从我思中通过提炼论证获得笛卡尔的基本方法。再由此论证事物的本质(此时,本质是先于物体存在在方法当中就体现了的,而方法又是直接从我思/主体中获得的),而物之本质直接同理智相关(直观)而非感性。由此第一原则直接建立起笛卡尔整个体系(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二者分开)。同时作者讲了一堆心理学生物学,看的头秃04-29
  • 我有一个小咪
    据说是《沉思录》第三条道路的解读 不过因为前两条道路俺都不熟 所以也不敢说啥;孙卫民应该算英美的哲学进路了 提纲挈领比这种假装注疏的文本疏通好多了;只当成生平材料看了 06-09
  • Shinji
    解释的不确定,通常伴随伟大的文本。初次阅读的读者,最好的策略是关注文本的总体目标和结构,始终向各类解释性假设开放。当你考虑甚至形成这类假设时,也应该注意对笛卡尔相关论证的反驳。然后,再次阅读他的文本,为这种或那种解释寻求支持,看看反驳是否成立。伟大的哲学文本,将以深刻的洞见和理解回报这种努力,笛卡尔的著作也不例外。11-28
  • Shayne
    对于近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文本分析。相比那种定论性的研究,这本书给出的是开放式的讨论,从而穷尽了论证的各种可能性,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方式。08-08
  • 佐为
    抽丝剥茧般的文本细读和解读功夫!宽容原则即不要矮化思想家,在历史语境中阅读。第四章说明了沉思二就是一个推理论证!暗含着“凡思想者都存在”的前提,不过笛卡尔在回应三段论说时将思想的推理结构与发现和表述这种结构的方法论秩序加以区分。这种普遍前提只是通过反思清晰的直观知识的具体实例才意识到。关于循环论证,作者区分笛卡尔著作的两种目标:维护理智和发现理智,改革形而上学并从多种读法的角度考察,从阿诺德的反驳来看,其意在寻求证明“如何确定真的是真的”!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