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ExistingAling
    先看黄那本的导读,再读。细微处搞不懂,抓不住明晰的线索。只算是痛苦地、囫囵吞枣看了一遍。以后会再读,目前功力不够。11-18
  • 夏二狗
    典范性的社会学/人类学著作,以古式社会中的礼物制度作为切入口探究社会道德的基础,延续了涂尔干的努力,往现实说是对福利制度的有力一击,往理论说是对功利主义乃至理性主义的反拨,对总体呈现体系的混沌描绘让人神往,虽然这里面没有任何乌托邦的梦幻气味,但至少能治愈我一个月(不是),人类还可以是除了现在这个自私平庸斤斤计较的鬼样子之外的样子!06-05
  • 朱元璋大可爱
    换个版本再读,仍不失为经典之作。正如序言所说,莫斯的这本《礼物》读起来是一重困难,理解起来又是一重困难。05-29
  • 小小王2.0
    蛮有趣的,礼物是未被抹去人格的物,其中包含着人与人的联络。这种物与物之间的流转始终有着人的痕迹。11-26
  • 为什么我读觉得读懂了,然后却又回落到了原点,就这样反复到了原点。(感觉应该莫斯挺狂野天真的,打打五星星吧)社会学真的好难噢,完全是一个原点的辐射了。01-29
  • Ammonoid
    莫斯在本书始终与存在者的主体性概念纠缠,而对交换基本结构的立场则取决于主体性预设与豪(Hau)之间的张力。本书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任何细节都可以成为具有独立研究意义的主题,莫斯自己则选取了民族志所述历史与nexum等概念之流变的对照,展现了人类学何以成为解敝的可能。03-14
  • 薄荷橙子
    此书命题: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甚至于连契约也没有,有的只是礼物。古代社会的基础在于给予、接受和回报这三重义务。这一义务以“竞技式的总体呈献”为表现。三个主要案例:夸富宴,库拉贸易和通家(taonga)交换。“礼物之灵”的存在说明在这些社会中不存在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的纯然分离,因此接受了馈赠就有义务回报。后继者对此书的四种解读方式及其片面性(化约为交换的形式结构,消耗或经济利益)。当今研究的关键所在:与功利主义和经济学主义的还原论相抗争;永恒的道德基石;政治与民主的秘诀在于安排好一个生活空间,在其中人们能对立却不必互相残杀,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03-06
  • qlong
    写作结构好,前面第一章全是田野调查的事实,第二章总结从三个不同角度阐明了作者这么做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说写得好,值得一看!02-11
  • Kilimanjaro
    根据《礼物》,劳动者为社会奉献了一生,社会不能在他们拿到薪水之后就算结清账目了;劳动者在年老或失业之后,社会仍要于他们体面的生活。由此,莫斯否定了当时建立社会政策所基于的慈善原则。多角度的人类学解释,政治的,经济的与社会的,都为总体呈献这个话题提供了诸多模糊性与可能性。11-27
  • 新鲜海捕鱿鱼
    “事实上,夸富宴之所以在波利尼西亚的某些地方会消失,只可能有一个原因,这便是差不多各岛的氏族都发生了确定的等级分化,甚或围绕着一种君主政体集中起来;因为那样便缺少了夸富宴的一个主要条件,即等级的不稳定性。”“‘men(a)’,意为‘拾起’,指的就是一种小型的夸富宴,此间少女的衣服会被扔进人群,然后人们再为她捡起来。”“在日耳曼古语中,‘gift’一词具有双重意涵,一方面是礼物,另一方面是毒药……莱茵河的金子会使赢得它的人丧命,海根的杯子则会使以其宴饮的英雄罹难;日耳曼人和闪米特人的这类传说和故事有成百上千,直至今日仍使我们感觉惶然。”“西里伯斯人……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卖猫,但可以把猫借出。”02-27
  • 岁月沉
    1.全书隐含的出发点是“经济人(homoceconomicus)不在我们身后,而在我们前方;道德人、义务人、科学人、理性人都莫不如此;在过去的无尽岁月中人们都未曾是这样的人。人成为机器,成为复杂的计算机器,实在只是不久以前的事”,基于此,作者在整体的视角之下剖析了古代社会“礼物”中折射的宗教、道德、法律、经济渊源。2.本书写于社会学学科起源的约100年后,在这个阶段,涂尔干的实证主义、韦伯的人文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都已经出现;再往后,学科越来越专业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刻板化,技术理性冲淡了学者对具体的人的关怀。而当我们回首过去,会发现原来在这个学科的来路上,学者是如此有人文关怀的学者。本书呼唤了对古代道德的某种回归,我想在治学方面,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回归。10-08
  • 伊豆
    以礼物为中介,弥合社会与个人运作,回答社会的起源问题。11-19
  • AlonsoQuijano
    扶手椅人类学的巅峰了,材料丰富贯穿古今法外又影响深远,是资本主义才把我们变成经济人的03-31
  • 芳煙
    首先谈一个翻译上的问题,中文版译作“礼物”,我一直以为是对应着法语中"cadeau ",而法文版中用的是"don"一词,意为“赠予”。如中文版中副标题所写,该论文旨在研究古式礼物交换制度,而综合全文,该文重点更落在“交换”上,更确切地说是每一次“交换”时交换主体的意志。个人认为用作为名词的“赠予”采取直译更好。其次谈谈感受:如今“物”的交换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像在古式社会中那样郑重其事,我的所有之物有我的“灵”,我们互换礼物,同时也交换片段的灵魂。“信誉”在古人灵犀般的默契中传递并加固庞大的关系网络。当下的立法与亚政治若参考这些古老的原则建立或许可以修正如今因过分强调物与理性的社会所导致的冷漠。阅读过程中心中始终回响一句诗:“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