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电子书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大学的精神
反馈
书名
大学的精神
作者
蒲实
陈赛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08668994
出版年
2017-1-2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页数
424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标签
教育
大学
豆瓣评论
豌豆象
想在康河的柔波中划划船~~选了一下,最喜欢剑桥哈哈
06-26
旷清
最后海德堡大学这章有意思,其他的太散了。
10-15
断肠人在刷牙
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从教育精神上来讲,最喜欢剑桥,海德堡和麻省理工。
09-19
子扉我[已注销]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7/08/16/%e5%a4%a7%e5%ad%a6%e7%9a%84%e7%b2%be%e7%a5%9e%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04-19
#暗蓝#
水准依旧,深度和选材都很好
04-04
Phosphenes
如果是想了解这七所学校的历史和气质,内容确实不错;但略有些标题党,毕竟论述的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不如改叫“名校的精神”。
09-29
拧发条鸟
如何在大學學習成為一個人,在一個良好的氛圍、自由的環境去開拓、去創造、去將自己的智能發揮到極致,而不是一味順從、附庸精神或者得過且過,每所大學精神都讓人感動。而閱讀過程中總會想起陳寅恪先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句來。
07-11
子夏v
十四亿的国家终于有人开始思考大学的目的了。就我的观察来讲,郑州大学可以说是很称职的职业培训所了。
05-25
白洋
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没有书中所描述的大学应该有的样子,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挥霍了最应该找到自己的四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11-08
多讀補多忘
学术终要与现实相结合~
11-07
加油21天少女秋
“事实上,每次从一所大学采访回来,与自己的下坡路迎面相撞时,我都痛苦地意识到人生的各种局限性,但同时我也一次次告诉自己,突破的可能性永远都只存在于自身。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而在于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是否能长久存在于你的内心。”
05-29
Amélie
少有具有内涵的名校探访,既是一本好书,也是写作的范文。牛津、剑桥、海德堡大学的章节最喜欢,尤其喜欢鲁伊的追寻韦伯的章节。
05-02
NSBetter
2018年第6本。窥见那些智慧的头脑中萌生的想法,一次次被自己的无知和庸碌无为所震撼。“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不往外看一看,还真以为自己上的就是“大学”了。
01-28
smile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身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哈佛教育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生活有低俗和高尚之分,前者以劳作谋生,后者则以沉思为理想,自由人应受的教育即自由教育,其目的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行的完善。自由就是不鄙贱,不卑陋。正如曾被牛津封为圣人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埃德蒙德曾说的:“就像你们会永远活下去一样学习,就像你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生活。”
04-14
greatabel
名校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种氛围:周围人给你的一种紧迫感,而且一种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曾经想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读数学,严肃的准备过,后来放弃了数学,留在国内转专业读研,也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当然申请估计通过可能性也很低,对自己数学能力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01-23
念去去
如果这就是三联必须有的文风,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建议阅读之前先了解各所大学的概况,再在本书中探寻具体的细节,顺便,锻炼一下自己的断句及思维跳跃的能力。
06-14
東郷柏
糖水游记见闻录;尊重学问而不虚慕学问 对人而言大学只是提供一个受教育的场所 一个启蒙的地点;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在英美教育是一种投资与所谓“精英”的培养地 而在德意志 教育是大众的基本权利 不公平的教育体系造就不公平的社会环境 而大学就应该是为弥合这种社会裂痕的存在
09-24
wdmsgzz
少有的阅读时会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上次出现还是在读《浪潮之巅》。只有绝对差的大学,没有绝对好的大学。对于这些顶尖名校,说她好不好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能说她适不适合你。国内的大学与之差距太大了,真有一种强烈的去求学的欲望。正如作者说的“事实上,每次从一所大学采访回来,与自己的“下坡路”迎面相撞时,我都痛苦地意识到人生的各种局限性,但同时我一次次告诉自己,突破的可能性永远都存在于自身。”
06-08
时间之葬
哈佛和牛津的章节最好,涉及教育的理念和本质的讨论都很好。就培养人的品格和思维能力而言,只要一个人依然在学习,就可以视为他/她仍在受大学的教育
03-3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