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安东妮
    巨蟹啊光有灵光逻辑不行05-31
  • [已注销]
    本雅明对这个时代爱极而恨极,但两者同样让他着迷。他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像他的同类普鲁斯特一样,他死于一种“经验的无能”。05-14
  • 印奥采
    意思很对,但翻译得不好,全是术语森严的理论腔。05-28
  • laurel
    没有波德莱尔打底,看得十分吃力,哎07-31
  • Cambrian
    本雅明就像鸦片一样,看了上瘾06-20
  • 安提戈涅
    补标。今日备课重读。04-01
  • Alain
    本雅明与波德莱尔的漫步的艺术,灵光消散的深切挽歌。发达资本主义时代其实是堕落的时代,抒情诗人则是英雄主义最后的闪光,他们从传统的波西米亚人的身影中走出,化身城市的游荡者,如此迷离暧昧,他们在城市和人群的边缘漫溯,从这片震惊过后残留下的废墟/荒漠上捡拾一息尚存的灵晕(aura)——艺术最后的守护神,在存在的命运深渊中开展悲剧性的冒险,他们拒绝现代经验、不经由机械的反射动作表达自己,而潜入并滞留于生命深处的体验,反抗个体被意识清点存货的“意愿的回忆”而求索普鲁斯特“非意愿的回忆”的气息,脱离商品、市场和技术的机械运动而朝向新奇与未知的泥潭进发,“用自己全部的经验去换取诗的体验”。01-25
  • 一只大鱼
    他独自一人在书斋中练习幻想的剑术,追随着大都市角落中的意外节奏。09-13
  • 虫虫
    “寓言是波德莱尔的天赋所在,忧郁是这一天赋的滋养源泉。”极少觉得诗论会比原诗更精彩,绝非波德莱尔不够出色,实在是本雅明的眼界远超时代潮流,他把艺术气息的丧失看作历史发展的一部分,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已经沦为商品文化的包装。后面仅有的几篇文章可以窥见其未竟之作“巴黎拱廊计划”的庞大野心,以蒙太奇手法把碎片式的文本串联展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活真相,他的做法,不是直取某个问题而是从一个斜角进入,逐步构建出完美的结构,使得文本碰撞出火花并相互照耀,而波德莱尔正是计划的中心人物(库切语)。05-09
  • 丁萌
    还有不少中产阶级靠着本雅明启蒙09-04
  • 离净语
    “的”字之前代表着一个日趋暗淡的“规范化(现代化)的”时代:资产阶级建立起商业秩序,世博会招安消费主义,豪斯曼改造巴黎的街道,连政府都大力开展社会统计……其结果是一群失去了美丑的人,“他们”的共同任务是结合为充斥着整个城市的共同体;而“的”字之后则是我们的“英雄”:以古典的力度与抒情姿态游走在被收编的人群之中,而隔离于其外。他赞美波希米亚人、闲荡的人及拾荒者,歌颂黑夜与女性(两者都是阿波罗的反义词,也称死亡与情欲):据说将古典主义在工业化的语境下唤醒也可以被称作一种现代主义(当然本雅明笔下的要复杂得多)09-23
  • 琴酒
    张旭东的序言非常值得一读,简明扼要,而且很容易碰出想法,这版的翻译也远胜其他,虽然出了些极为离谱的小错误。细读了四遍,不再如当初只感觉剧烈的共鸣,而总算觉得有点把他想讲什么吞下去了。经验和灵晕,震惊和机械时代,非意愿记忆,中间人的意识,虽然我还是抓不住他这种万花筒的写作方式是怎么运作的,无法同化他的表达,无法具体揪出概念中的确切所指,不过马克思和语言学的两条路错不了。另外就是读完他的这段真的很奇妙。爱他爱到死。04-22
  • 路西法尔
    现代化形成了两类文化英雄,一种如雨果,站在人群中心高呼自由;一种如波德莱尔,独立于人群之外享受自由。解放与压抑,本是现代化的一体两面,从第二帝国治下的巴黎直至虚拟的赛博朋克社会,所有的反叛文化实质上都生活在波德莱尔的影子里。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