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刑法小学童
    一本尝试将古典的美德伦理学与现代自由主义熔于一炉的经典著作,给我提供了分析感情法益的丰富材料与独特视角。06-15
  • WHAT?
    快速读完。自由主义嘛10-18
  • 林中鹿藏
    副标是“恶心、羞耻和法律”,探讨这两种情感因素究竟能不能成为法律条款的依据。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数次捕捉到男权和霸权的阴影笼罩,他们为了逃避人的必死性和脆弱性带来的恶心设立缓冲区,这个缓冲区通过法律条款的设立行驶所谓正当的羞辱、惩罚、入罪甚至种族隔离、集体消除,这个缓冲区跟随时代和历史变迁不断变化,曾经是奴隶、犹太人、女人,现在是女人、穷人、少数群体。有点可笑,人类的发展史,就是男性和霸权对人性的拒绝史。03-03
  • Sui
    每次读纳斯鲍姆都会被她的现实关怀感动。尤其最后她说,具有不同残疾的人们一起工作和努力,以求创造一个自由社会。承认人的不自足和脆弱,对人有一个新的规定性解释,不是功利主义和契约论那样的政治观念,而是承认人性的,为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找到一个合理的政治心理基础,也符合她的能力路径的总体架构,希望有一天,这真的能实现01-31
  • 秋准。
    努斯鲍姆力图从政治自由主义“尊重多元个体、个体互惠共存”之信念抵达约翰穆勒的法的原则。主要阅读了羞耻部分,尽管承认具有建设性的羞耻,但努斯鲍姆对羞耻的总体看法比较消极,将其同罪疚相对,否定羞耻的修补潜能,和塞吉维克存在差异。说来奇怪,我认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过度乐观和理性,但却无限憧憬和向往努斯鲍姆、塞吉维克这样体认人类的脆弱性和终有一死性,追求多元共存、平等互动的个体社会。大概前者太强调理性,而后者从情感理论出发,故而更能打动人心吧。03-08
  • 免葱
    讨论政治自由主义的情感基础(也算是“法感情”)。第一章提出评价情感的理论框架,第七章在试图超越密尔的同时论证了一套偏向罗尔斯的图景(“能力路径”):个体的有朽和脆弱得到承认和尊重;制度赋予个体发展自我的能力。第二到六章分析了两个“最有问题”的情感:恶心和羞耻。二者因为爹味和普信而不适合作为公共政策的充分依据。全书适合用来解毒《人的境况》。行文实在啰嗦,扣一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