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han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韦伯是现时代的典型--对启蒙思路的反动;亚对悲剧中价值冲突的错识09-17
  • 红石磨坊
    我的功力暂时不能看这书,等我再长大一点吧~~~~~~~~~~~~~07-01
  • 劈头士》睁木
    已购。当今占统治地位的分析哲学或现象学哲学,都将无力觉察现实世界中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无序状态,如同它们面对想像世界中科学的无序状态时无能为力一样。理解这种无序状态的条件是理解其历史,于是当中一部分就开始梳理道德哲学的发展史。自从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信念受到质疑以来,道德哲学家们试图对道德的性质与地位提供某种替代性的合理的世俗解释,然而,所有这些尝试,尽管给人多种多样的印象,实际上都失败了,而尼采最清楚地洞察到了这种失败。作者的美德理论历经三个阶段:首先,将诸美德视为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所必要的诸品质;其次,将它们视为有助于整个人生的善的诸品质;再次,显示它们与一种只能在延续中的社会传统内部被阐明与拥有之对人来说的善的追求之间的关系。10-02
  • Ascher
    麦金太尔D小调交响曲。第一乐章(1-5):稍慢的快板;第二乐章(6-9):活泼的极板;第三乐章(10-14):广板;第四乐章(15-18):有力而热情的快板。08-14
  • 芳煙
    后面有些凌乱了,结语发人深省:“我们等待的不是戈多,而是圣本尼迪克特。”道德并不应是人人呼唤却无从定义的东西,作者最终在尼采和亚里士多德之间选择了后者。道德的传统和向善的本性应是构建社会不可解构的根基。或许作者充分解构康德,克尔凯郭尔,狄德罗,休谟,马克思,亚里士多德等一系列大哲的目的就在于告诉我们,解构后的道德生活必定走向混乱和坍塌。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所谓道德或许就是众人对于冲突终将找到最终解决方案的信仰,是对于个体间可交互性和共性的信仰。12-18
  • Lowlibrarian
    规范伦理学会认为这是思想史的做法,尼采左派会觉得被出卖了,难怪第一版的中译名叫《德性之后》。05-20
  • Mockingbird
    本书不仅作为一部道德哲学著作而展开伦理学范畴内的研讨,更呈现出在面对因其自身的虚构性而遭遇自我否定危机的现代性观念时可采取的一种思想姿态。麦金太尔在方法论上融合了英美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方式与谱系学式的历史背景考证和还原方法,故综合为“分析的社会历史谱系学”。对于任何既定的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作者都隶归入道德话语的范畴,并从话语内在的形式逻辑和外在的背景语境这两方面加以分析、证伪并最终解构。功利主义、康德伦理学、情感主义甚至尼采的价值形而上学都作为麦金太尔的解构对象,最终这一解构拓展到了整个现代性的观念领域,诸如韦伯意义上的科层制也被论述为“伪实证概念”或类上帝的价值信念罢了。同时,与所有揭露现代性之虚伪和脆弱而又拒绝接受虚无作为终极出路的思想家一样,麦金太尔最终选择复亚里士多德之古,追寻美德08-13
  • Tautologia
    其实因为麦金泰尔的天主教背景,我对这本书立意背后的潜藏着的东西还是抱有保留的...儒家能不能来追寻美德?社会目的论如果缺乏了anscombe所说的心理哲学的寄出,难道不只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尸体吗?06-23
  • Victor
    论证没问题,问题是社群派的文章普通人读不懂、也不愿意读,不像自由派,几部电影就把人洗了脑。06-25
  • 有生于无
    他认为当今的道德哲学处于失序状态,各种伦理体系脱离了整体倾向而沦落到仅为表达个人偏好的情感主义,他们的各类主张不能说明道德的本质。功利主义提倡的最大幸福忽略了幸福的类别而各类别之间有不可公度性故他们的论点不成立;康德主义的道德正当原则被审美和科层制吸引到相互操控之中;来自于自然法的道德原则和现代人权只是虚构。社会科学所谓的预言有概念上的矛盾,即便统计规律也是如此。所有这些现象是因为伦理话语脱离了道德产生的原初语境变成独断式的禁令,他们忽略冲突,理论之间体现为异质性和类似于科恩所说的不可通约性。现代性把作为整体的人分割成多个部分,而人生的统一性必须要以历史性的叙事为背景才能得以理解。因此,他认为要接续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关注道德共同体才有融贯性才能说明实质性的道德内容才能趋向圆满。07-13
  • 零零落落
    麦氏拳打分析脚踢现象的开头给人很大震撼,但觉着后力不足。今天的我们倘若还可以底气十足地说出什么是“好”,可能这就已经足够。02-18
  • Blade King
    看到最后几章豁然开朗,原先不可理解的篇章也多少可以理解了,以亚氏的telos为主导,试图将善作为理论上先于正当之物。一点疑惑在于,对传统与同一性的过强主张,以及随之而来的合理性判断指向。把瓦希布洛特的观点再向前推进一步,伦理学不仅是传统的构造也是当下社会的反映,那么一种道德分歧的伦理学状态(而不是作者选择的分歧中的某一融贯片段)与德性伦理学的状态之间的元选择,似乎能有合理性的定论?也就是古真的优于今?12-04
  • 恐龙抗狼
    非常赞的一本书,积极而深刻地展现出规范伦理和德行伦理之间的历史和实践关系,麦金泰尔在书中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对于阅读大部分伦理学著作(比如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摩尔、罗尔斯、诺奇克等)都具有向导性的意义,对正义和善的重新强调是分析哲学和规范伦理学所无法做到的01-03
  • 大甜甜~~
    “为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所必需的诸品质”,对于美德的这个定义,社群主义者麦金太尔给得是很准确,又有点温吞。我还是觉得前半部分写得好,条分缕析,而且从当代倒溯回亚里士多德,笔法又老道又罕见。后半部分给出的解决方案没法让我完全满意。将来会重读一遍的。04-03
  • Toddler
    阅读此书的快感随着章节推进而递减,前九章足够让人兴奋起来,对古今之变的呈现清晰而新颖,对当代道德哲学僵局的解释令人信服。但从第10章起就逐渐变得平庸,作者没有进一步对道德哲学这种深刻变化进行详细的社会史方面(既然每一种道德哲学背后都有一种社会学)和形而上学方面(事实上每一种道德哲学背后也都有一种形而上学)的更深入细致的解释,而是选择草率地梳理美德史,急于提出自己的一套美德理论。麦金太尔的美德理论的失败是与他前面表现出的不彻底相关的,他勉强论证了美德传统的可欲性,却无法论证其可能性。而且他的历史主义中蕴含的相对主义与他想要复活的目的论的美德传统是格格不入的,在这一点上,马里坦那种自然法的发现观表现得要更好。后面数章中第15章最好,可惜作者未能在一个更成功的框架里发挥这种人生的叙事性观念的作用。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