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CoMmon SenSE
    中国人大体十分愤懑于日本人为何不道歉,为何不能像德国人一样反思自己,读了这本书大体就明白了,不是日本让人本身的冥顽不化,是历史的作用,是天皇的作用,是美国人的后遗症08-15
  • 白之物语
    日本悔罪不彻底的原因:政治不成熟1.战后的日本,没能彻底追讨政府的战争责任;2.战后的日本,没有清算幻想出来的大东亚情结;3.战后日本社会的受害者身份,是错位的、混淆不清的,国家的历史教育也不充分。05-29
  • 虾米
    可能是采用随笔写作的方式吧,论述松散,系统性也差了些。不过主旨还是清楚的。在对比德日两国对战争责任的态度之后,作者认为取加害者或受害者视角的历史观,并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因为两者都会输出隐含的民族主义。比较好的道路是取径历史主义而又超越历史主义: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分析大屠杀产生的历史和社会机制,祛除神秘化,以瓦解文化心理决定论,取消对加害者的认同。对受害者,作者的观点更为“残酷”也更为中的,他借引雅思贝尔斯的话说:人们必须对自己生活的社会负责,奴隶也不例外。这就推向了哈贝马斯提出的解决之道:建立“宪法爱国主义”以反对民族国家崇拜。“只有当社会在面对过去时变得充分公开和自由,阴影才会淡去。”04-14
  • Sabrina
    这本比《日本之镜》脉络清晰多了。西方视角下,德国跟日本不同,反倒是觉得日本跟中国的日本政治架构近似。德国可以清算执政12、13年的纳粹政权,一个个清算无论是领袖还是下面的士兵,哪怕你跑到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已至古稀之年,都要对你清算。日本则要避讳天皇,把责任推到军国主义身上,找那几个臭名昭著的替罪羊。那些文官们稍事歇息继续为国效力。这种权利机构跟我们中国有大的区别吗?10-04
  • 许桉
    可能是我相关的基础材料阅读的不够多,这本书看不是特别顺畅。最喜欢的是第六章,关于审判。其实我一直都有疑惑像那些审判是依据什么,怎么保证公正?任何再大的苦难,在历史的洪河里都变成了远景,被扭曲。无论后人与幸存者是正义的发声还是非正义的叙述,那些受害者也永远都说不出他们自己的感受了。07-19
  • 铲铲
    作为一个在德国待过的南京人,我的很多观念和作者不谋而合。11-17
  • 大眼狗
    书中关于无法哀悼、历史、认同记忆和神话制造的阐述或许略有艰深,但书里那种柏林与东京、帕绍与花岗、广岛与德累斯顿之间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呼应与关照写得很见功力,从发生了什么到怎样发生是事实到阐释的转变,后者或许对中国更见深重的病症助益更大。03-01
  • allansmith☮️
    左派知识分子试图站在第三方高地对两大轴心国的战后表现下评判。干货不多。另:无论是原著错误还是翻译问题,近卫文麿是华族公爵而非亲王 这一点应是基本的历史常识。08-10
  • 笑望江湖
    作者文笔很好,但不如其代表作《零年》,内容太庞杂,立场也很模糊,对德国人的偏袒和洗白比较多,对日本的掩饰战争罪责有所揭露(倭寇国无耻卑鄙至极),但作者却不停嘲讽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明显对亚洲受害国并不同情 - 换句话说就是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罪不可赦(得罪西方人是不允许的),但在远东血腥屠戮中国人就无所谓了,就别指望西方学者同情中国人了。说到底,作者毕竟只是个荷兰人,白人种族主义价值观根深蒂固09-16
  • 粒粒橙
    很值得一读的一本政治游记。战后的情境下,对比两个似而不似的国家——德国与日本,通过有意思的材料和细节得出是因为政治因素而非文化因素,导致了两国战后的不同表现。更有意义的还不止是这个观察与论点,而是书中隐含的,面对历史,一个国家与其国民应选择怎样的记忆与处理方式的追问。加害者对受害者的道歉与反思不仅是国际间的事,对于国家内部也应如是。每每声讨日本忘记侵略行径的中国人,是否也有对自身国内过往之罪悔过的态度呢?六十年代之事,八十年代之事都不应任其默默流逝,就当没有发生过。06-13
  • 何适之
    探讨德日两国二战后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以及战争记忆在后来的时光中对当代德国或日本人的影响,德日两国之间鲜明的对比更多是政治后果造成的,而文化因素相比之下要小得多。同样是探讨严肃的历史主题,伊恩的文字比起很多历史学者来说鲜活生动许多,特别是写作过程中强烈的对比意识和敏锐的理解力。01-27
  • Aki
    每一次读到写日本的部分,都感觉神经绷紧了。我特别期待一种与目前接受到的信息不同的解释。因为,相信一种别人给的解释,或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两种我都无法接受。任何东西,只要一和政治挨上边,就变成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场绑架。那么最终我看到了什么?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那场战争,是什么在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看法,布鲁玛提供了一种解释,但最重要的是他分析这件事的方式,让我坚定了一些想法。永远警惕媚俗,永远不要满足于简单的解释。03-22
  • 优游卒岁
    布鲁玛对德国与日本均有较为深切的了解,且在日本居住多时,由他写就此书,确是颇有看头。写德国的部分,未见深入,多为已见过的材料。而写日本的部分,则是相当精彩,对于了解日本这个民族,也有裨益。日本二战之祸,并非只是罪在军人甚或天皇,文化及人民亦无法逃脱干系。07-01
  • 疏桐
    相较于维护集中营遗址的汉斯,喋喋不休于原爆、美化战争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是最危险的民族。06-29
  • 龟城摧塔客
    日本与德国战后的交叉呈现的历史记忆。「罪与耻」「天皇的纯洁」「广岛的受害者心理」日本人总体精神上的猥琐与幼稚,不过在这点上其实中国也不逞多让。05-19
  • 唐小万
    “拜托,请别夸大我们和日本人的共同点,我们德国人不会为了把公司做强做大就睡在公司,我们只是人,普通人罢了。”可以以小见大。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