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阿蛮
    感觉英文比中文的好看。11-11
  • MK
    太好看了!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真的是太精准和有深度了,他所展现的,正是每个人心中的挣扎与矛盾。把一个人的内心一层层的剖开,但又不是冷冰冰的如同手术刀一般,而是有着对人性深深的理解和敏锐的感悟。读书的过程,不仅是对别人内心的剖析,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太推荐了,真的是大师级的经典之作,而且是公认他最好的一本。12-26
  • 竹子
    推荐给想折磨自己的人们12-07
  • 上一当
    小时候在某个大人的桌上就看见过横放着的《罪与罚》厚厚的一本让人望而生畏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是第一次看 果然是大师之作 罪 罚就两个字 陀夫凭一己之力让读者去顿悟 12-12
  • Overflowing
    对于这类书只能说是敬畏的,却没法感同身受的01-28
  • Sid
    absolute favorite novel of all time. enough said.07-14
  • meagle
    写的真是好~就是太长了~07-04
  • Temptress
    与其是说nietzsche的错误解读,不如看作是dostoyevsky版本的托尔斯泰笔下的复活。与其看作hamlet一样的疯狂的天才,不如比作claudius的痛苦的抗争。与本书更契合的标题应为sin and resurrection。从叙述角度的灵活转换(选择性的上帝视角)到叙述技巧的多方角逐(心理,俄国道德小说,法国现实主义和侦探小说),这本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道德,心理上的对于人物的塑造,剧情的悬念与戏剧性,更是阶级意义上的一副社会全景图。02-18
  • NoNo
    以为自己是英雄,是拿破仑,“实验”失败后只有通过爱(亦是上帝 另一种信仰)才能获得救赎。陀翁再一次征服了我,怕是再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如他一般把心理描写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故事间充斥着冲突与矛盾,陀翁则像拿着显微镜般把细节不断放大,剥茧分离,近乎残忍的逼着读者感受一切乃至细枝末节。阅读经典作品意义之于我是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我阴暗/微不足道的灵魂一面早已被看穿。03-21
  • 阿萌
    《罪与罚》这样的名著该怎么下手写书评?庆幸自己看了英文版,不然大概会淹死在五厘米长的俄国人名里。在Raskolnikov的迷乱、半梦半醒、不可自控的游荡中,几乎很难意识到,这不过是发生在两星期之内的一个故事。人人都有犯罪的本能,只等被不可知的力量推上一把,就能说服自己,完成身份的转变么?如何定义犯罪?在“认领”犯罪的“权利”这件事上,Raskolnikov也认为是“能者多得”。这本书中有太多近乎宗教式狂热的场景:驱赶幼子街头卖艺,吐血而亡的Ivanovna 、向警察自首的无辜者、Sonya为Raskolnikov读新约里Lazarus的一段……Sonya不出意外地成了Rodion的救赎者,Dunya也似乎找到了归宿。两条人命的代价,是西伯利亚的9年。我仿佛看到了伍迪艾伦的镜片一闪。07-07
  • 晚凉天净
    没错。他是虚构的人,是外国人,是久远的历史里的人,可是偏偏有这么些人,你觉得他们比你在生活里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要熟悉。每次返回来重读,都像是跟最亲近和信任的许久不见的朋友会面一样,空气都酝酿着一种cosy的意味。08-11
  • 死在人名里.... ٩(×̯×)۶01-08
  • 七年
    这本和飘一样,开始的时候都只是想证明自己可以读完,结束的时候只能说经典就是经典——You always have an inkling of what is about to happen, yet when it does it never comes off without a surprise #HumanNature#06-26
  • 崇小姐
    英译版的总是耐人寻味~小学的时候看过中文版的觉得翻译得拖沓又别扭,现在看英文版只有爱不释手~04-05
  • Ennnnn
    终于啃完了,自己装的笔含泪也要把它装完...03-27
  • 粉红色大象
    条理性实在很强啊,如果杀一个人能救千人的命, 杀不? 看到后面觉得好拖拉啊,大师原来当年是写连载的,我就猜阿,是不是算字数给工资的,叹气。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