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狮子与大象%大乐
    浪漫主义 西化 历史10-28
  • 凉意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对于读中文系读惯文学史的同学来说,这实在不可错过。文学、社会、作家文人、时代如何交融,后人如何还原或参透,大哉问。07-20
  • Bork
    藏新星2010年第2版。12-19
  • 曾于里
    海外华人的研究,并不以逻辑性取胜,它们相当注重“感悟”,常常提出很多精妙的见解来11-17
  • 纪恩同学
    当54知识分子贬低中国传统内容,他们的想法依然反映传统知识分子普遍关注的义务承担:文以载道,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对国家的政治义务和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构成儒家承担原则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要素,但科举制度的废除终止了他们承担这些责任的制度渠道,而军阀混战则使他们的理想破灭。新的文学社会团体的产生和各派系对文人的利用,部分继承了这些责任系统和文化意识,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发挥影响力和营生的舞台。05-18
  • 雪晴
    文学革命是中国的浪漫主义运动:知识分子自我和政治的疏离。先驱:林纾、苏曼殊。倡导者:郁达夫、徐志摩。浪漫的左翼文人:郭沫若、蒋光慈、萧军。维特的伤感和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两种浪漫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04-29
  • 海阔天空祝沽笙
    维特式的消极浪漫主义 vs. 普罗米修斯式的积极浪漫主义09-01
  • 波尔卡
    以浪漫主义为线索把中国1920年代的作家串了起来,并追溯了其浪漫主义传统的来源。具体谈及林纾、苏曼殊,郁达夫和徐志摩,以及左翼作家郭沫若、蒋光慈和萧军。李欧梵认为,代表西方浪漫主义的少年维特(消极而多愁善感的)和普罗米斯修似的(生机勃勃的英雄)奠定了五四之后文学界浪漫派的两种模型,而发展到拜伦物力论(两种的结合)意味着中国浪漫主义架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变,即从情感发展到力量,从爱情发展到革命。五四时失败的浪漫文人正处于价值混淆的过渡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被迫自我依赖,企图以自我价值反叛社会,因而离乡别井和疏离便成为了自我理想化塑造的证明。而这种理想形象加剧了与忧郁现实之间的冲突,他们以自我肯定代替自我评估,以致1940年代以来许多左翼英雄(王实味萧军丁玲—冯雪峰艾青等)受到党的整肃。10-30
  • lcy
    慵懒的午后干完家务看文学史什么的就是享受啊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