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反馈
书名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作者
華特.班雅明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9864776337
出版年
2019-3-7
出版社
商周出版公司
页数
432
定价
NTD580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Shevyrjov
沒能理解文學在這個時代的藝術領域佔甚麼地位,畢竟文學作品根本沒有甚麼所謂的唯一性與本真性,語言天生就是可複製的
12-12
R总助理Bear
只读了机械复制那一章,但翻译得蛮好,很好奇本雅明来到现在又会怎么看这个爆炸复制的时代。
10-19
KnowThyself
专题式整理,近年来新近译本,不得不说台译更加流畅,可读性更强。
11-07
老爹
当本雅明称灵光可以被呼吸时,说明它不是一个视觉经验的概念。灵光甚至不及一个审美经验的概念,而是更多被划归在艺术作品中的概念:原作的此时此地,独一无二的存在,它既拥有历史,又见证历史。但也正是因为它被限制在了作品的性质上,当本雅明指出艺术的去灵光化这一趋势时,就不得不承担那个被阿多诺指出的非辩证后果。看阿多诺写给本雅明的三封信,感觉部分明白了分歧所在。
04-29
落山隅
流畅,但难免有些语词过于随意了,甚至直接带着主观色彩。
12-28
恩醯NX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章写于1935年,彼时德国纳粹正兴,法西斯主义猖獗,极权国家有意识地追求 “艺术政治化”和“政治美学化”(如元首崇拜)。本雅明将注意力转向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话题:艺术品的机械复制,展示了各种技术复制的可能性及其社会影响。复制技术本身已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复制品脱离了“此刻此地”的联系,可以随时随地被消费。本雅明描述了与艺术品的技术可复制性密切相关的美学、历史和社会进程。他指出,正是摄影和电影的发明使艺术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艺术品的灵韵被消解,展示价值开始全面贬抑仪式价值。在机械复制中,真正消失的、遭到破坏的不是距离,而是距离背后的社会和文化秩序。可复制技术所创造的集体美学为社会文化解放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也潜藏着被政治挪用的巨大风险。
04-29
·冷酷小狗熊
翻得很好,完全不佶屈聱牙,句子结构清楚明白
11-06
别叫我起床
时有愤愤。繁体加竖版太难读,每一个字都想从脑子里跳出。但是班雅明的视角、切入和娓娓陈述历史和论证是有力量,这种力量时常会像是走在麦秸杆堆积的田地里,松软、无力、而本身却又有力,一如疲惫、厌倦又坚韧的心。
06-15
喵小美不吃鱼
过去在读艺术史的时候,尝叹为何总把绘画、摄影、电影分开对待。本雅明厉害在探讨这几样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艺术形式本质的变化,人看待艺术品的变化。
08-05
FernHill
单看了一篇,意外的好读。
04-0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