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洛蒲
    这本书阐述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中国引入西方枪炮技术高潮并不是在后来的洋务运动,反而是肇始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07-28
  • koutetsu
    所谓炮利与不利,其实只是一个表象,重要的还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11-25
  • 平平淡淡的幸福
    硬核的火炮技术专业书,大量的铸造工艺专业术语完全看不懂,只能说啃完了,值得留着作为资料手册备查。09-02
  • 北极光
    内容挺全面,但资料堆砌感太强。10-20
  • 雍州兵
    认真读完了前五章。这本书堪称我火器史的启蒙!作者是目前实地采用金相检测法调查现存明清火炮数量最多的人,技术史大拿!而且reference相当广泛,真是让我开眼界。PS:一个月前20块在旧书店淘到,很快就用上了,书与人的缘分真的妙不可言!05-10
  • FainT
    TJ3-09/0430 ,参考,长宁01-21
  • eien99
    专业性还是不错的,考证是考证不过意义不是很大,看过了也就行了,图小了点,看过就不用买了03-06
  • Tradition
    刘鸿亮继中英火炮与鸦片战争一书后再创好书,资料全面反映二鸦清军和联军在火炮,枪械和舰船上的细节差距,为二次鸦片战争军事方面最佳图书,必读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