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genie
    很受启发,也可发现中西明显的不同,结合新理论,成熟的方法,史料解读……09-08
  • 板樟鉴
    若干篇确实有深度,引人思考,编纂在一起尤其显得了批判和思辨。09-23
  • Biberius
    选文精审,两岸三地,海外汉学家的文章都有选录。09-18
  • 温酒
    劳思光提出的方法不错,不知在其论著中体现得如何?11-26
  • 维妃的老公
    共勉,感恩。薪火,传承。08-22
  • 知言
    韦政通的经历和徐复观有点像,中年以后才立志专心做学问。他在思想上更经历了从新儒家到自由主义的转变。自由与信仰之间存在着矛盾,解决之道是求真先于致善。06-21
  • 勺九
    选读四篇。几位作者总体上均遵循或提倡语境主义的思想史/观念史原则。韦政通批评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书写,却对劳思光基源问题论(中国哲学史家第一次提出的方法论)赞赏有加;余英时注意到思想的知识社会学根源;李弘祺提出历史法思想史研究,超越哲学通史式的思想史书写,引洛夫乔伊的“无意识的心灵习惯”(柯林武德“绝对预设”,基于环境的法则)为后援,强调文化流动环境变迁之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性;史华慈的文章理论性稍弱,偏经验总结。07-28
  • Holder Joe
    看这书还有意外收获!!!09-27
  • 姬流
    韦政通的序基本综述了这些文章的内容。史华慈的文章确实非常深刻11-12
  • 木羽
    余英时和史华慈写得最好。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