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inty
    散,形散神也散。就像一个神经病在碎碎念,你根本理解不了内容之间的逻辑性。这书写出来之后被雪藏了30年,这是很有道理的。真没啥出版的价值,也不知道谁抽风了翻出来炒冷饭。看到最后都没看明白双重历史是啥,可能是作者觉得德国人有点精分吧。但是我不觉得,所有民族都或多或少有些矛盾的性格,不足为奇。翻译也很糟糕。又一个出版社被我拉黑了。11-18
  • TrenT
    德国人对自己的了解不同于我们,德国人之所以那么受人尊重,在于一批善于反思的思想家11-20
  • Unnamed
    还是德国人写德国人有更深的思考12-12
  • 温瑞初
    想要表达的太多但却没有找对叙述方式的时候,显得内容描述混乱不堪11-06
  • 美达
    洞窥日耳曼人复杂的神经质性格11-28
  • 在路上
    对德意志尤其是普鲁士的民族性格的深度剖析,在历史的源头找到了二重性的由来,并由此演变和定型,伟大源于斯,悲剧亦不赖于斯。一个循规守距的民族可以创造出高效率的官僚贵族国家,但无法真正实现从下到上的变革,连革命也要遵守条条框框,是无法获得主导权的。人民渴望服从胜于自由,就给军国主义乃至法西斯提供的诞生的养料。曾经西南、莱茵诸邦孕育了新的灵魂,维也纳也有了威权衰落后新的气息,但依旧被铁与血的普鲁士所强行统一,并剥离了部分区域。追逐世界帝国的狂妄(也是自卑后的自我膨胀),最终带来了毁灭。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密码,决定了太多太多的结局。06-14
  • Die_Zimtsäure
    不是正经史学著作,不是正经史学著作,不是正经史学著作。强调三遍。05-30
  • jj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作为个体,他们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歌德12-17
  • rphelio
    合译的水准一般来说,是比单独译者的水平差,但这本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书很贵,当当对折购入也要50元,但确实值得一读,推荐!11-27
  • 一个坨
    读这本书如见浩浩汤汤的德国历史在脑海里演绎,滚滚多瑙东逝水,多少英雄文豪如彗星在德意志的天空上划过!埃米尔·路德维希的传记文学性很强(俾斯麦传、拿破仑传皆是如此),这本介绍德国历史以及是什么塑造德国人精神的书,作为通史是不够严谨的,其中的一些论述带有作者的主观,因此更适合当作“德国人”的群像传记阅读。03-10
  • 看不见的城市
    搭配理想国的《第三帝国》系列阅读再适合不过。不是简单的国家历史,而是一个民族的传记,一个民族的编年史。按作者的说法,德国人宁愿为德国而死,而不愿为德国而思,民族的根性决定了悲剧的发生,决定了革命的不可能。本书的时间终于1940年,彼时二战尚未结束,因此结尾流露出的是明显的悲观情绪,在大倒退年代读到这本书,不能不说心情略微复杂了……PS作者作为一名优秀的不diss会死星人,非常值得大家学习~05-14
  • 新经典
    【豆瓣一周新书榜非虚构 No.7】从梦想主宰世界的卡尔大帝,从事宗教改革的路德,愤世嫉俗的贝多芬,到臭名昭著的希特勒——德意志,一个培育无数伟大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民族,怎会一再走上野蛮之路?11-29
  • 一把汤匙
    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出生于现波兰,后侨居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书中到底是一家之言,还是揭示了德意志民族性格的普遍规律,还得读者自行评判。11-13
  • 长翊
    这是一部既立足自身又兼顾“他者”视角的作品,路德维希从历史的内部,剖开了这个冠以“德意志”之名的民族:一面是高度精神化的理性,另一面则是张牙舞爪的暴力。11-05
  • 韧勉
    这本书写于上世纪20年代,时至今日读起仍然振聋发聩,此时乃德意志的魏玛共和国时代,德国史学界曾经发生一次关于“历史传记”形式的公共史学历史书写的世纪讨论,德国史学家舒斯乐争论的焦点则是 “历史传记”到底是应由专业历史学家以密集的史料证据与充足的注释分析从而大众普及,还是像路德维希在《德国人》这样的历史传记中以历史通俗文学的艺术笔法,书写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路德维希以历史转折点的关键人物的时代影响为出发点,串联出德意志民族魂魄之所在,他指出一切伟人都曾经遭遇人生挫折,只有在挫折中凤凰涅槃,才能成就辉煌。《德国人》一书就是20世纪这场公共史学领域世纪论争的经典作品。关于这次论争的详情,可以参看华东师大孟钟捷教授的论文《魏玛德国“历史传记之争”及其史学启示》(《历史研究》2017年第3期)。12-03
  • パンパンパンダ
    “德国人愿意为德国而死,而不愿为德国而思”,真想把德国换成某朝。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