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钱锺书交游考
反馈
书名
钱锺书交游考
作者
谢泳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7
ISBN书号
9787510875380
出版年
2019-1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页数
216
定价
42.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传记
豆瓣评论
晴天夜有雨
钱锺书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尽在这书中体现了,分享了他的经历,很棒!
01-19
极了
钱锺书博闻强识、学贯中西,其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都备受推崇。读谢泳教授的书,领略一代学者风范。
01-18
小城鱼太郎
开卷有益。最有趣有料的当然是谈李克夫妇“清华间谍案”一篇。信件里一些简单的政治气氛观察和日常交游记述,就足以被判定为间谍,正同于今日之所谓“给境外势力递刀”。振幅就这么大,迟早摆动回来。(李克信件的译者是周一良之子周启博。日前读他写父亲的文章,算是彻底活明白了,不枉历劫一遭。
05-13
山菽
书名真的是“不很贴切”
02-03
Ibizaaaaaaaa
学术著作不够,八卦秘闻有余。其实基本所有人物史著作都在严谨(掉书袋)和可读性(扯八卦)之间摇摆。总之,有趣两点一是对陈寅恪和钱钟书关系和文学癖好异同的考据和推测。二是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这段经历,50年代说出的话上比方鸿渐只能说更妙语连珠“那能叫现代诗,我看得叫绝代诗”哈哈哈哈
01-27
小华山的布谷鸟
此书只能是充分地占有材料,具体的考证水平实在很一般。
12-01
群山
有些结论似牵强,但也能自圆其说,可备一格。书中错讹过多,有兴趣者可自己读过便知,恕不于此一一列举。
03-28
局外人
文章可看,此书纯属骗钱。
03-03
四通居士
大段钞原文和别人的文章,只案不断,识力笔力俱弱。
12-24
何妨一下楼先生
本书为旧文合辑,网上大都可见,书中错字屡见,排版也颇多问题。最后一篇《钱锺书的一段经历》提供了李克致卜德的两封原信,算是新材料,李克夫妇自述中提到“赵先生”骂现代诗为“绝代诗”,认为“人民根本就不懂得什么诗”、某主义“幼稚得很”,可见50年代初期的钱锺书在私下里还是未能“默存”,他的驯服当在此案发生后。
02-12
无异议
谢泳主要是以传记研究者和钱学「爱好者」的身份对钱钟书的生平交游(兼及作品)作出考察的。其对于钱钟书与近代文化史上的其他重要人物的联系(如钱陈、钱郭、二钱与周氏兄弟)细至毫末的洞察显示出深厚的传记研究功底,也可见作者多年来对于稀见资料的搜求整理。作者对于《围城》的解读也贴近文本而别开生面。钱钟书的处事与言谈风格常常给人狡黠、圆滑之感,但通过对其生平资料中一些细节的爬梳也可见出钱始终保留着早年的傲岸与风骨(如“清华间谍案”涉事人所记述的钱氏对鼎革之变后新政权对高校的改造不以为然),但此种鲜明的个性也曾使得吴宓十分痛心,让宗璞等冯家人感到愤怒。而作者通过比较钱陈治学得出的“大学者善言秽亵事”则对钱氏出版著作与笔记(《容安馆札记》《读书笔记》)中一些令人疑惑之处做出了解释,令人信服。
02-23
h
我是钱先生的铁杆忠粉,所以类似书籍再差我也会打五星的。这本书当然不至于那么差,不过也说不上多么好。
03-29
若存
宜作厕上读物。比较有史料价值的是讲清华间谍案的《钱锺书的一段经历》与《卢弼书札七通》两文。“呸,人民根本就不懂得什么诗”以及“那根本就不是讨论,而是瞎扯”,这两句话大概就可以值三星了。至于卢弼书札,尤多妙文。其人年长中书君三十五岁,实为师长,而信中文字,绝无长幼尊卑之感,而有如与友朋调谑,有趣有趣。其他诸文,略有价值之处也多在引文。至于本书名为《钱锺书交游考》,作者说“不很贴切”,恕我直言,不是“不很贴切”,而是“很不贴切”。大概除四五篇文字外,多属中书君周边文字,与交游相去甚远。此其一。其二,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所熟悉的,乃是《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还可加上《石语》里的钱锺书,而对谈管两书的钱锺书,即便不能说知之甚浅,至少是比较陌生的,不然,大概不会去陆文虎索引里找徐志摩的。
08-29
.
多处扯淡,多处硬伤。考证一点也不严肃,下结论也很随意,几乎不讲逻辑。而且作者的文学功底也十分有限。这样的文章当博客文来读还可以,出书就没有太大必要。
01-27
晓林子悦
我对钱学不甚了解,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大约就是引领入门。名谓“交游考”,其实涉及诸多著作类的学术研究。以我之粗浅,尤对有关《围城》五个索隐问题或“取譬于秽琐事物”感兴趣。另,读邝海炎先生的书评,围绕“钱锺书的一段经历”,就清华间谍案与交代材料(1955年)展开论述,事涉敏感,却颇有可挖掘、议论处。
01-27
陆钓雪de飘飘
四星书,有一些错别字和排版问题,内容较浅,但因个人兴趣所在,且确实吸收了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多加一星。钱钟书先生当代硕学,其博学多闻,覃思妙虑,并世罕俦。后生末学得窥云中之一鳞,证月印于千江,则此帙之辑为不虚矣。钓雪按:偶然的巧合,翻阅18年1月28日标的骆玉明《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短评曾提到两种对钱钟书的批评,一种是说他过于卖弄才情,另一种是面对昏暴政治的缄默。正好一年,叹叹。有趣的是陈寅恪的学术理路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正分别符合于两种对钱钟书的批评,那么为什么类似的做法却招来不同的评价呢?我想到的后者的可能原因是大众多不懂陈所研究的史学内容而着意于强调传统不灭的史学研究之精神。而前者的可能原因是钱钟书跨越古今中西,懂的人比懂陈的还少得很,以至于大家因自己无知而批驳文化昆仑
01-28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