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告别悲伤
    内容写的挺多,但感觉比较乱08-17
  • momo
    信息量非常大,历史,新闻,政治八卦。本质上是2009年美国重返亚洲后,中美的冲突,夹在两国中间的是平衡术大师东盟各国,其中柬埔寨是两面派,其他各国都是反华的,尤其以菲律宾和越南最突出,不过作者表示,中国已经靠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把各国给惠服了。美国靠着军事霸权,完全无视中国的地缘优势,中方也只能外宣谴责,内宣慰问,不过近几年中方军事实力逐渐提升,这种隐忍的平衡还能维持多久就要打一个问号了。09-02
  • 豆泡儿
    算是入门读物,相对客观,也有历史脉络梳理,所以篇幅较长,浩浩荡荡400页大部头。大象争霸,蚂蚁怎么避免被踩踏?蚂蚁的选择是跳来跳去,不断博弈。大象呢,与其说是争夺资源,不如说一方为安全感和认授度,一方为雄霸世界的自由通道,就如同作者所点出的,南海类似于地中海问题,地缘和历史因素复杂,各方利益和自尊心缠绕在一起,是一个火药桶。06-23
  • winkowl
    全景视角展示南海的历史烂账。又是一滩chaos。过去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现在何尝不是呢。相比之下,各国曲解历史自证主张的行为,反而显得愚蠢可笑。11-22
  • 真的不让你知道
    了解南海历史与现状的好书12-13
  • shlomo
    记者写的书,其实在历史、政经和法理方面谈得都不深,算是基于既有研究的二创。从涉及中国的部分来看作者肯定不懂中文,很多细节看起来都像是刻板印象甚至奇谈怪论,所以关于东南亚国家部分的准确性也值得怀疑。不过毕竟覆盖了南海问题的主要方面,作为入门读物来看也算可以了。九段线实际上已经打成了死结,协商没有意义,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像亚历山大一样一剑把结砍开,不过这恐怕还不如拖着不解决。12-31
  • 隐清
    洋人的著作当然不可避免洋人预设的偏见立场,大体在叙述事实上尚属客观。南海无疑是中国的海洋战略重心,而前后几十年在此处的耕耘颇有所得。但是在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无论真自古以来与否),东盟诸国绝不是需要剑拔弩张的敌人而是需要统战的共同致富的伙伴,独享此处是很不合时宜的。作者一味提倡美国在此地独特的地位,然而要将真正的敌人美国(以及台湾)排除出这一经济圈是应有的战略大计,希望RCEP工作蓬勃开展。11-08
  • kelvin
    information-dense, but US is far from the hinted "honest broker".09-02
  • 「樹木希林」
    中美对峙的序章。回顾了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政权的关系和在南海地区的互动,重点关注从近代开始由「曼达拉体系」过渡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过程。只要有U型线的存在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支撑U型线的正是nationalism和exceptionalism的国家意识形态。05-08
  • 补习者_DT
    不全面,但也提供了一个观察南海问题的角度。三个因素:民族情绪(民族国家认同和政权合法性)、战略考虑(海上生命线和战略纵深)经济动机(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两对关系:中美关系和美国的全球独霸地位以及地区存在、中国和东南亚诸国的关系。最后,结论是剑拔弩张可以,真要打起来对目前的中国不利。11-30
  • Alock
    书比想象中容易入口多了,挺有趣的一本普及南海历史问题形成的书,重要的是作者相对客观地讲述了东亚各国的立场情况,看完之后自己去判断造成当下时局的原因。02-21
  • 百噸
    仲裁案出來後的今天,這本書仍然值得再讀,把各方勢力的互動寫得太清楚了,雖然他對臺灣寄予厚望,但在兩大帝國之間的臺灣,又如何可能做到作者期望她所做的呢?11-06
  • 倒不是居心叵测的构陷,反而是根深蒂固的偏见:且不提本书提出的英法葡等国对于南海岛礁主权合理性等各色主张,只说结论部分——中国可以“和平崛起”,东南亚诸国也无需活在恐惧中,中美更不用刀兵相见,只要中国放弃自己对南海的主权即可——读来只让人感到深深的厌烦和失望。08-04
  • PLUTO在读书
    201618 书买来已一年,因为最近的事拿起来看完,确实是条理清晰的好书,但分析的越多越会觉得,中美在南海问题上和网络写手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差异,双方都在竭尽全力搜寻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也确实会有,但这本不是论题的辩论,永远不会有辩论的赢家。与网络写手不同的是,尽管可能性不大,但这两个大喷子确实是有可能抡起板砖互相打的,因此说白了还是一场谁屌大谁赢的比赛,道德制高点连鸡肋都算不上。值得玩味的倒是东南亚各国的角色和态度,这一区域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政府,有着各式各样的表现方式,作为只能看戏的旁观者,蛮有意思。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