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朝彻彻
    脑科学角度挖的不够深,挖深点肯定五星,作者对中哲角度大部分理解基本没啥问题,但也有不少新提法,这个角度比瑜伽和脑科学结合的那些研究好玩儿06-25
  • Kewing Chang
    从此书中得到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的另一种解释:道,是可以讨论的,但是一旦你一开始讨论道,你就已经远离了道,因为对道的追求应该是“无为”的。一旦“有为”,你就已经开始远离道了。领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道”应该是无边无际的,正所谓“大道”,而当我们讨论“道”的时候,我们是在用“语言”和“认知”限定规范定义“道”,这样就缩小的“道”(不定义道就不能讨论道),这样得到的“道”是缩小了范畴的道,是人为定义了的”道“,是“大道”的子集,并非是真正的“道”。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所以会有人说,人类得到的”知识“都不是真正的知识,都是片面的。因为为了认识”知识“,人类先定义了”知识“的范畴。不定义范畴就无法讨论和学习。01-19
  • 毛豆
    挺喜欢看西方人做的东方文化解读,常带有一些东西方文化比较,以及在西方思想普及的大环境下运用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些实用办法。有一点点像Path (by Puett),这本更多谈及心流及积极心理学一些概念。不算特别特立独行的观点,但刚好是我关注的点,因此有点小惊喜和体会。也会因此想去读读孟子,刚好吴展良老师也开始讲孟子,会去听一听他Youtube上的课。03-11
  • acsaga
    作者试图用老庄孔孟讲一个他自己的故事,不过理解和研究有限,写的似是而非,画虎不成反类犬。01-30
  • 小飞侠zen
    无为与德 西方人分析来分析去无非是顺其自然觉知当下10-07
  • Octopus
    大众读物,可观之处在于大量援引认知科学和进化心理学研究来解释儒道,比如冷热认知系统的二分。07-16
  • Moon
    把孔孟老庄的思想同现代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探讨为与无为,最终东西方智慧在悖论中达到交融,完成共生。这本书视角独特,有趣,又很有启发。提升自己的具身认知,借助于身体本能,情绪的信号来做出决策,而不仅仅是凭借理性思考的能力将给个人带来更大的优势。用形象思维辅助抽象思维,用直觉辅助理性。热系统和冷系统应该互为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以此而言,有为和无为也应该是矛盾统一。有为是术的层面,无为就能更接近于道的层面。03-03
  • 骑羊的兔哥
    失望,虽然万维钢推荐的,不觉得有多好啊。感觉和《佛学为什么是真的》不在一个档次。08-01
  • 高地清风
    书末作者认为迄今没有得到解决的悖论,或许已经在自我决定理论、接纳承诺疗法和具身认知里解决了。11-20
  • 觉煮
    四种无为策略:孔子——修身不缀,日日进取;老子——抱朴守拙,马上回家;孟子——守护幼苗,不要勉强;庄子——为与不为,顺其自然。无为的悖论无法破解,作者最后的结论是与悖论共生,实践中找出路,在用力与自然中动态平衡。02-20
  • st.sid
    这本书将中国古代思想与现代神经学心理学结合,十分有趣。“无为”是政治策略,也可以是入世出世智慧。孔子版“无为”:先刻意练习才能达到无为自由状态;老子版“无为”:什么都不必想,一切交给感觉走,自然会达到无为;孟子版“无为”:不必强迫,循序引导使之激发内心的最优状态;庄子版“无为”:不必牵挂你想达到的这件事,自然就会达到无为状态。但无为始终存在悖论:先有“为”的开端,才有“无为”的追求;但只要想“为”,你就心神杂乱,达不到“无为”;越想“无为”,就离“无为”越远。这本书与其说是提供具体的方法论,倒不如说是对既有事物的一种解释。或许,“无为”只是诸如心流、宗教神秘体验之类的玄学;只要你把“无为”当成一种利己的工具,那么它注定只能成为一句忽悠人的口号。还是老老实实为人处事就行了……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