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镜听
    非常压抑的一本书。或许有些探讨在科学和理性上确有其价值,但这种探讨拿到面前的时候,情感依然无法接受。真实的罪行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真正的罪行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莫名的动机(好吧也许连环杀手的动机对于日光下生活的人而言终究是莫名的,但在这本书里实在有种中二而非冰冷悚然的感觉),过于惨酷的结局,实在不喜欢。02-05
  • 蛮好的题材,完整无缺的美剧情节。03-22
  • 一个点儿
    好可怕……最后结局太仓促,疯狂的研究者不足以支持整个犯罪。恋童和性倒错。03-12
  • 水波
    我觉得很一般……在地窝堡机场等着因为下雪而延误的航班时看完的,看完以后的感觉就是“啊,原来的确就是那样啊”。03-08
  • 迟枣
    某些做法在某些地区是常态,在另一些地区是变态,当我们以变态的目光投向常态时,就容易走向极端偏见。而意识形态一旦走向极端,就会排斥对话。这本书不是要告诉读者,娈童是正确的,而是要求放下偏见,真正去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社会原因。很棒,颠覆了我的看法。还有亲子关系的另类解读,都能引发共鸣。09-21
  • 有鱼
    比一本糟糕的小说更坏的是一本糟糕的侦探小说。因为你还想看到结局。众包翻译的后期修订与校对也做得不够好。12-08
  • 禾白
    节奏缓慢的想快进,结局挺无力的。04-29
  • yanh
    很一般,很久没看精彩的犯罪小说了,还以为这本会是。故事自以为讲了个了不起的道理,却连动机都没交待清楚,公式化的人设,草率的结尾,我只看到终极boss们的恶心变态,却没看到他们所谓的研究到底想有个什么结果。总之不推荐!09-13
  • 卢胡阿娜
    书名太美好了。以至于我看内容的时候看的百无聊赖,作者本意大概是想要玩好连环杀人案和恋童癖的梗,结果玩脱了,有点自己编不下去的感觉。反正我不喜欢孩子。11-23
  • 熊阿姨
    作者用文字的方式写电视剧场景,磨叽得一边读一边横生心头火。推理推到最后莫名其妙,无法自圆其说。11-13
  • mado1983
    非常精彩,令人震惊,花了两天两夜读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墙裂推荐!04-13
  • Sherry
    突然觉心理学好无聊,把人当作被研究的对象,仿佛他们从来不曾有过感觉和感情一般12-04
  • 阿花
    感觉上是很典型的连环杀手案,除了最后很短的一小部分有点思维跳跃以外,前面部分非常的棒。某些关于犯罪逻辑的探讨与我而言很新鲜。最近这两个月控制不住看了很多讲连环杀人真实案件的文章,这一本书就作为这个事情的终结吧,11-30
  • LYBF
    觉得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尝试从一个不同以往的角度解读恋童者,但这种思考是不会成为主流的。结构和描写方式都很像电影,画面感还是挺强的,但不知是否翻译的缘故,读起来比较累。04-13
  • Asherah
    作为侦探小说来讲,后面像是在拉快进,没什么惊喜。恋童那块感觉只是个噱头。让我印象最深刻竟然是布里斯托,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好人物,他的戏份完了这本书也就完了。其他的人物以及动机都很平面。06-30
  • zitsunari
    150112-15011501-15
  • Bigteeth
    实在是太拖沓太标准件了,支持我读完的不是推理,是对于性犯罪的沿革和观点展示。10-20
  • HT:ツェペリ
    推荐语也太能吹了还超越沉默羔羊=_=,立意有点乱,看前面还以为是说恋童癖不是病,又将其跟同性恋相提并论,但最后结果却恰是一对病态的夫妻制作的病态实验。乱七八糟的线展开一堆结果就是个简单平庸的故事。04-12
  • 听说
    纯属拿恋童癖和性欲倒错作为噱头。破烂的情节,脸谱化的人设,糟糕的逻辑--一开始再三强调受害人都被涂上了黄色指甲油后来这个线索就被作者忘掉了...甚至出现重大bug:某个在之前情节里已成尸体的小孩竟然在结局处活着出现。看来犯罪小说是个不错的起点,写得多烂都能大卖反正大部分读者也没什么脑子……06-01
  • 如烟
    作者提出的理念很值得考虑,我们所谓的爱孩子,仅限于爱自己的孩子,且是繁殖后代的本能,但鲜有人将她们当成完整的个体来尊重。上一秒还说离不开孩子怕她冻着饿着困着磕着,下一秒就在家对她摔手生气大吼大叫,这不是爱。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