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行走在边缘
    儿童看似无意义的举动都包含着潜意识的驱动力05-01
  • Zopkedow
    这本书是嫉羡与感恩 和爱罪疚和修复的书的基础啊 三本书其实应该放在一起看09-27
  • Terry杨
    一切都为了孩子。通读一遍,也就吸收了此书内容的10%,了解了某些症状发生的原因,能为我教育子女提供参考和借鉴,但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很多接近临床治疗的讲解,真的太难理解和消化了。这本书为我打开心理学的另一扇门,以后有时间还计划学习更多发展心理学的知识。09-01
  • 咩了囧
    作为非领域人士的普通读者,本书晦涩难懂专业性很强,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其中的前瞻和开创意义。梅兰妮克莱因可说是弗洛伊德理论理论的见证者汲取者,儿童精神分析的引流者砌筑者,近百年前的这本拓荒著作有着太多的矛盾谬误不合理,但是后世学科的建立和科学的完善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沙砾之上。儿童的焦虑力比多俄狄浦斯冲突神经官能症,尽管无法全然理解和接受,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其中分析的路径。我相信孩子的一切行为均是有迹可循的。那么如何在线索和分析中让其更好的成长,是我们的重要课题。03-25
  • 风转竹门
    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理论指导。那个时代的理论学说都有点metaphysics,有点缺乏实质性实验证据。不像现在的科研宗旨,seeing is believing。10-14
  • 小甜甜布朗尼
    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背景 模模糊糊的读完了07-27
  • 杳朹
    基本延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观点,所以看得很头痛。01-29
  • 走啊走
    儿童内在生活的密度不比成人差,成人内在生活本质上还是儿童的那些09-03
  • 塔罗_大猫_花琪
    她的这本,你可以先读其他人写的,精神分析领域的,这个主题,把她的作品放在最后读,你就可以圆润的消化很多东西04-05
  • 不文
    求知欲,自我修复。超我构成的压力。09-22
  • 水月孤桥
    看完这本书,大概有所认识,不过不少地方还是一知半解,而且有不少地方有疑点11-02
  • 不废江河
    原来不太信弗洛伊德的一套理论,读了此书,不得不信。04-17
  • 艾穆但丁
    案例中孩子的焦虑和压力真是大,大到很多细节都联系到性力上了,甚感不解10-15
  • 甘好奇
    典型的弗洛伊德那套信口开河生搬硬套强行解释自欺欺人的精神分析。一切都往屎尿性上安的心理学。除了标点符号可能没有一个字是对的。08-11
  • 冬生
    对儿童的心理治疗感兴趣而看,还是有些了解和思路了。艰难地看了一半,虽然是大师的书,但还是受不了总拿性说事。07-17
  • elimu
    教你如何看穿熊孩子(并不是)(以前父母啪啪啪都不避开孩子的吗orz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