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大征服
反馈
书名
大征服
作者
休·肯尼迪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13927017
出版年
2020-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页数
560
定价
96.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中东
阿拉伯
豆瓣评论
方塘
作者的小心翼翼与大征服形成了极有意思的对比,大征服的主题似乎天生就令人激动,跃马疆场、血脉贲张,作者的讲述却有如一剂镇定剂,时时平抚着读者激动的心情。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即使只是历史,也似乎不应该大张旗鼓大吹法螺,我理解和赞同作者的小心翼翼。
05-04
柴可夫活基
大征服这名字吸引我,不过读完感觉不到大,可能作者限于史料不足吧。
11-30
stephen
地图很赞!被误解的伊斯兰,我们很容易想到暴力、仇杀、强迫信仰来标签化,但这并不是早期的阿拉伯人的画像。埃及的科普特人、伊拉克的景教徒、波斯的祆教徒、中亚的佛教徒,都在阿拉伯人的治下享受了相当的和平,这在古代世界是了不起的契约精神。因此就像末章,时代机遇缔造了阿拉伯的辉煌,而真正的伊斯兰化,则是漫长的自愿改宗。译者也很赞,看来是通晓中世纪史!
05-01
维舟
限于史料,能写成这样已属不易。可参照哈济生《伊斯兰文明》上卷,可见古典时期的穆斯林对宗教的重视超过对这些军事史细节的记载。这段历史可思考的地方在于旧秩序可以崩溃得如此彻底,而阿拉伯语又何以能顺利取代希腊语等原有语言(波斯语的抵抗可算例外)。作者另一处创见是否定了普瓦捷战役中法军主力是重装骑兵,这很有意思,让人重新评估中世纪早期的战争形态。
12-05
韧勉
本书关注三个主题。第一是穆斯林征服时代发生的事件。第二个主题则是阿拉伯人在征服运动之后的定居安置,主要叙述他们在何处定居以及如何利用落入他们手中的大量资源。第三主题即本书研究早期伊斯兰教社区的创立神话,作为一种社会记忆,表达了早期的穆斯林如何重建自己的过去,如何对伊斯兰教传入他们现在所居住的这些地区进行解释。全书算是从宏观角度诠释阿拉伯帝国兴起史这一大陆通俗史学领域空白的精品。
07-16
溺在水瓶里的牛
机动和韧劲的穆斯林军队,宽容和坚定的伊斯兰信仰,是两把利刃,奠定了当今阿拉伯世界的大体轮廓。从632年到750年,从中东到北非,这是一场半移民性质的征服,也是一次宗教文化的海啸。
09-27
陆钓雪de飘飘
本书记述了从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到750年伍麦叶王朝灭亡时,阿拉伯穆斯林对中东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征服。宽泛来讲,穆斯林世界是在750年固定下来的,直到1000年左右在印度的扩张之前罕有大的领土变化。历史学家一般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这是一个很便利的术语,用来定义一个七世纪到八世纪间,使用希腊语和希腊文字的基督教帝国。但这个词在当时完全不被这些说希腊语的人接受,在历史上无论何时都不会有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称“拜占庭人”。他们自认为是罗马人,并且也如此自称,只不过用词是希腊语词Romanioi。他们的穆斯林对手也认为他们是”罗姆人“(Rums),即罗马人,这一词的涵盖范围也常常扩展到北非和西班牙信仰基督教的拉丁人。穆斯林大征服期间,中东地区同时存在着五个基督教会或教派,每一个都自称“正统”
04-27
安德烈大叔
影响当今亚非拉格局的大食征服史,一直纳闷一个边缘落后的游牧民族怎么打败强大的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乃至大唐安西军。从怛罗斯战役被掳到巴格达的唐军战俘杜环的简略记载便可见一斑,「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生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这种早期的「圣战」宣传通过宗教将贝都因人拧出了一股绳,而此时波斯与拜占庭互相厮杀,后罗马世界一片动荡,当时相对团结开放的贝都因人渔翁坐大也是正常的。本书重在讲阿拉伯人征服各地的历程,但对背后动因及后续影响的分析没有进一步探究有些遗憾。杜环这个在中亚怛罗斯战败后被掳到伊拉克,向西又游离到埃及亚历山大城,最终通过埃塞俄比亚航行回到长安的唐代军士真乃传奇。。。
05-19
虾米
对史料的处理很精当。因史料有限,而不作过多推论,与其从正面探讨阿拉伯帝国崛起的原因,毋宁从反面说明被征服地区兵败如山倒的症结所在:疾病和战争导致人口衰退;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冲突及各自内乱引起的国力损耗;中央集权制成熟反而造成地方军事力量薄弱;尤其是,因宗教、阶级、种族因素受到边缘化对待的臣民与执政精英的离心离德。当然,还有早期穆斯林征服原则上不屠戮、不强占、不强迫该宗,和向被征服人民开放政权的怀柔政策,都对巩固政权和推行伊斯兰文化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史料处理也有大胆的地方,即对那些矛盾偏颇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字,并不全然摒弃。因为通过这些材料,人们可以一窥编撰这些材料的人、以及材料中早期穆斯林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这要比单纯地讨论政治经济问题,更接近当年的人的心灵。
05-01
#暗蓝#
这部作品里充满了“此处史料缺失”“这场战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但并没有妨碍它成为一部很有价值的作品,因为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信史缺失作为阿拉伯历史的一种特质所具有的意义,它代表的正是卡内蒂所言的历史最糟糕的状态,通过倚老卖老而成为一种信仰——“大征服”全部仰赖真主大能与信徒的朴素虔诚,这样的思想遗产,对于后来阿拉伯世界种种狂热的形成难辞其咎。但现实层面,所谓“大征服”的前提,却是被征服地区的人口衰退,以及诸强纷争空留渔利的结果——固然贝都因士兵也着实勇敢团结,但他们能够实现征服和短暂的稳定,依靠的却还是他人的内部分歧,以及当时阿拉伯统治的开明。当真实无法被写进历史,人们应当意识到自己总还拥有遗忘的权利——但很可惜,越是偏离真实、底气不足的传说,越要强调自己正确且重要,强迫人们不可遗忘。
06-11
拯救与罚赎.
很活跃那些低于三星的肚子你们认真读了这本书吗?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饱满的专著,而且是一本严肃的专著,因为该书花了很多篇幅来梳理,批判史料。在前言最开始,休肯尼迪教授就指出对于大征服的很多方面,其实我们一无所知。这不仅是因为关于大征服初期的史料非常稀少而且就算有也夹杂着很多神启,命定以及倾向性极强且互相矛盾,散乱至极。但肯尼迪教授还是很好的梳理了这些材料。全书还是按照大征服的先后和批判顺序来展开,经典洞见在开头和结尾。有人说中间的记述是流水账,但这完全受限于史料的残缺和矛盾,很多可以塑造共同记忆的史料往往是以本族群为出发点。这本书可以当成是一本工具书,尤其填充了我对河中和北非的一些盲区。这种不确定,混乱才是历史记述的常态,那种面面俱到,连贯的历史往往都是人构建出来的。
12-24
晓木曰兮历史系
[阿拉伯],处在欧美基督教文明与中国文明之间的一块儿文明地区,神秘与暴虐或者成了代名词。本拉登,isis一系列的恐怖组织带着面罩,拿着AK47的形象或者是大多数人对阿拉伯的理解。阿拉伯人一直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大征服》之前,东边的萨珊波斯帝国,西边的拜占庭罗马。处在夹缝中的阿拉伯人在穆圣之后一百年时间内,从荒凉的阿拉伯沙漠中崛起。阿拉伯人早期的大征服,左手捧着古兰经,却并不是强制性的改宗。右手拿着大马士革弯刀,却只有几千人。这部书鞭辟入里,宏达的征服中细节处着墨良多,翻译的非常到位,值得收藏。绿色的封面,更是展现出穆斯林的特色。
04-24
划桨已断
破除了很多人们对阿拉伯穆斯林的误解,非常好的一本书!书中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大征服的基础,各个地区的征服情况(大头部分),穆斯林早期的海军建设,被征服者的发声。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阿拉伯诸位哈里发的年表,地图那么好为什么没有年表啊喂。且看到后半段有点审美疲劳,因为每章结构都差不多,通往撒马尔罕之路那一章我看得很迷茫。
05-02
Gaiseric
7,前半部分写的很流畅,现代语言的叙述和古典文献结合起来确实令人得以身临其境,征服中亚的部分就纯粹是靠真实性不高的故事堆砌了,对安达卢西亚的征服和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意义叙述的也太简略了,阿拉伯中央政府的权利更迭基本没写,不过鉴于民族大迁徙时代晚期的著作实在是太少了,本书也算是惊喜吧。阿拉伯“大征服”实际上是一次持续百年的,不一定是必然的民族大迁徙,基督教与阿拉伯文化、阿拉伯语结合诞生的伊斯兰教给了阿拉伯人以团结的纽带,也与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共同成为了移民的动机,而最后的古典帝国——罗马与萨珊两败俱伤的战争、大瘟疫以及普世帝国必然的宗教、民族问题给了这些“开化的野蛮人”可乘之机。他们摧毁了近东、中东的古典文化,但却也带来了一度更有利于稳定的一神宗教,最后还是不免于衰落,大征服之得与失依然没有定论
05-22
后浪
破译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席卷近中东的历史密码,挖掘埋藏在剑与火之下的深层原因,全面、客观还原阿拉伯人早期征服活动。
04-27
Fal Conde
大概是历史上顶有名同成功的“入关”故事,哈喇人的成功,客观上得益于拜占庭/波斯长期斗争后的两败俱伤和对阿拉伯的轻视,主观上源于新宗教带来的秩序优势、道路自信和战斗欲望狂热。这些因素在其他成功的征服者族群上并不鲜见,哈喇的优势在于其宗教能够在给皈依者灌输认同的同时,将战斗力和征服欲望从逐渐安逸的武士后裔手中转移到新来的蛮族身上,早在七世纪末,在北非和中亚进行征服活动的主角就已经由圣门弟子变为了带有基督教/拜火教背景的柏柏尔/波斯后裔,在精英武士集团的武德解体的同时,作为区分阶级/民族的“原始哈喇教”也随着新上位的精英和被征服地区的皈依动力而放开了入教限制。到8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上位后,波斯化的宫廷文化与全民化的信仰最终确立了无可辩驳的优势,其影响在八百年后奥斯曼和莫卧儿的宫廷依然可见。
05-13
4G小u盘
测评:不推荐收藏,价值仅于稀有性。叙事和分析均平平,无出彩细节,无精辟史论。以古莱氏部族为核心的阿拉伯人,一以贯之的性幻想让人咋舌(一直到倭马亚王朝都十分明显),“伯克尔部族就像一群女奴,谁想跟她们发生性关系都来者不拒”,自卑与超越,践行得十分彻底。
05-11
宝木笑
休·肯尼迪低调谨慎地流露着自己的“野心”,他在试图悄悄解释为何阿拉伯帝国在那样短的时间迅速崛起,在面对拜占庭、波斯这样比自身文明程度和综合国力高出几个量级的超级帝国时,依然势如破竹。我们当然可以列举很多原因,比如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机动性极高,善于学习利用先进军事技术等等。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帝国大征服的极端重要意义。一手拿剑,一手拿经,让个体的本能和思想完全融入一个宏大叙事里,用比拜占庭和波斯更纯粹和强势的宗教加持手中的利刃,那个时刻,就是阿拉伯帝国崛起的真正瞬间。而维京人却仿佛相反,他们好像单纯凭着斯堪的纳维亚的野性就席卷了欧洲。所以我把这本书和同一出版社的《维京人的世界》放在书架的同一个地方,感觉是在放置分处人类历史两个极端的不解之谜。
04-27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