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ebenslust
    暂时只选看了“卡里亚斯,或论美”“论秀美与崇高”“论崇高”这几篇,文字很好,译注也很好,质朴但富有感染力,在美与崇高之间思考的方式显然很有启发,但是由于受到康德的影响,这两个美学范畴都奠基于先验主体及其意志自由,对整体人和共通感的信念贯穿了所有的文本,“人”的形象还有待在一次内爆中被突破,被超越。但后来又翻了几遍,感觉全是破绽。02-23
  • 非虛構
    席勒認為,悲劇之悲不是現實生活中有強迫壓力的悲,而是以悲來反襯道德。觀眾是自由人,以自由的心懷欣賞著由悲通達道德的藝術力量,並由此獲得審美快感。 這就是悲劇能夠產生審美快感的基本原因。1、悲劇中明明是好人在受難,好心無好報,人們為什麼還會產生欣賞的快感?「我們看見這番景象,體驗到道德法則的精神威力,這種體驗是極其崇高的。由此產生的快感,遠遠超過我們在自然世界里見到同樣的事」;2、好人不僅受難,而且甘願走向毀滅,這為什麼還能產生快感?「犧牲生命總是違反常理的,但是由於道德的意圖而犧牲性命,卻是高度合情合理的舉動,因為生命並非為了自己才顯得重要。在劇場中領受這個高度,就產生快感」;3、犯罪者的追悔莫及,也能讓觀眾產生快感。「犯罪者的自責自罰與好人的自赴犧牲在激發人們對道德法則的敬意上是一樣的。」03-13
  • Minortone
    书是好书,但是德古对我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对胃口为了专业课写读书报告看的,算是最最基础的理论书了,仔细读了一学期,收获是有的,可惜期末论文是编造的hhh12-04
  • Lucy
    很全的版本。注释很有帮助。两刷才印7000本。好书啊10-19
  • 智术师
    席勒美学思想研究必读书目,本书译笔尚可。10-29
  • 风行水上
    先读了《审美教育书简》,溶解性的力&振奋性的力,形式&物质,感性、审美、理性,游戏,第三种状态,审美王国。。。席勒是非常善于创造概念的。他的书可能是德国古典美学里面最通俗的了,但还是很思辨和玄奥。近一个多月以来我读了一遍后,又根据笔划和笔记review了,略匆忙了些,还是不能整体上把握书里的核心大意。暂先告别席勒,包括其他的几篇(如《论素朴诗和感伤诗》,《论崇高》等等)。接下来看完康德美学再回来吧~01-12
  • iwnsjsuewk
    文青时代的“转向”是我力图关注的,他孤独地离开炽热的狂飙运动,去往无人光临的远疆,承受危崖的重压。众人熙熙的时代精神(Zeitgeist),这个词很好,但又不好。Schiller 愿意以肉体凡躯去超越它就已经很令人感动了。Storm and Stress……青芽有暗影 惟愿知缘由12-02
  • Waldeinsamkeit
    席勒将他的美学理论直指现代人的异化问题——要想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必须摆脱被肢解的现状。素朴的自然属于遥远的过去,那时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多情的现实却充满人与自然的割裂和分离。高尚的作家意图使文学超越现实,寄希望于理想,然后这恰恰是现代性的假象,作为解决方法——审美将协调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素朴的自然并不是我们要回归的地方。卢梭式的向往是过于悲观的,自由不能被给予只能去赢获,人与自然的割裂恰恰指明了第三王国的愿景。那是人在克服过去后向前进展的时代,那时游戏又成为人的天性,优美与崇高和谐为一。02-13
  • xi曦
    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03-31
  • 译、注都非常有诚意!04-04
  • 亞歷山大裡亞
    写得精彩,席勒是从缔造审美的国家这个目标入手,从而试图提供一个审美教育的完整图景。但是这个审美教育的主体最终还是落在了个人身上,这终究是一次个体性的美学启蒙。论感伤与素朴的诗也值得一提,在古今之争的语境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文本,通过重新定义古代诗人从而为现代诗人开辟一条超越的路径。06-28
  • 非文
    感谢苗老师和范先生让我在此时没有错过席勒。翻译流丽,注释明了,这才呈现出一个如此深情而尖刻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相反,你应当做到的是,你自己即使在污泥浊水中也要干干净净、在奴役之中也要自由地、在变化无常的情况下也要毫不动摇地、在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也要合法地行动。”“你要让大自然像迷人的田园风光一样围绕着你,你在其中总能找到自己,摆脱人为造成的迷惘。在这过程中你获得了奔跑的勇气和新的信心,在你心中重新点燃起在生活的风暴中很容易熄灭的理想的火焰。”这篇《论质朴》让我无数次地想到陶公。“因此,我们看到,时代的精神就是徘徊于乖戾与粗野、不自然与纯自然、迷信与道德的无信仰之间;暂时还能抑制这种精神的,仅仅是坏事之间的平衡。”我们现在的时代性格和当年的德国还有什么区别吗?10-26
  • 愚人机场
    就《书简》来说,徐恒醇的译本更好。席勒是个大宝库,此书须常读。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