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门房大爷
    写得真好!马克的笔下,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经历,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一个个人物,一幅幅肖像,生动细腻,文笔平易。幽默的确是个重要的问题,相对于那些现实中的匮乏、无知和麻木,马克用自己的幽默叙事,让尴尬和紧张成为了可以笑谈的往事。08-30
  • 空空
    82到84年在湘雅教英语,近乎白描的文字,把幽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练武术、学书法,有意思的老外。08-25
  • 风影
    何伟说他在中国的写作就是受到了此书作者马克·萨尔兹曼的影响,我拜读了这本早已绝版之书。此书是作者记录他于82-84年在湖南省医学院当外语老师时的见闻,其行文风格对何伟影响明显:一是他们详细记录与普通人的交往,着力刻画在异乡人视角下的所感所思;二是通过身边的形形色色的底层人民来分析时代影响下的国民性;三是力求在文化上达到一些感性或理性的共鸣。相对来说,此书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作者笔下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中外交流的大门才徐徐开启,文化吸引、碰撞与冲突自然成了全书的主旨之一——其实在我看来,书名中的所谓幽默正是文化差异所致。此书里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的长沙——我所生活的城市,那个时代过于久远,那些故人故事现时来看都带有很强的传奇性,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史书——外国人眼中的国人史。09-29
  • 不系之舟
    和何伟的写作风格很相似,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讲故事,对其中的潘师父、渔民印象特别深刻,觉得80年时的中国人好像更有古风一些。09-28
  • 寒柳
    没有读过,听史航说书12-09
  • 列那
    笑色,各种长沙趣闻,赞湘雅。12-25
  • onion
    很好,喜欢看何伟的八成也喜欢这本09-23
  • asako
    80年代初,一个美国年轻人在长沙08-28
  • 叫风筝
    摊手,国情总是要跳出来再跳进去的看一看才知道其中三味。人却是永远不变的。01-21
  • 慕月
    三块钱在孔夫子上买了一本,连夜看完,乐不可支。很有彼德·海斯勒的风范,客观又生动地记录了教书过程中打交道的各种中国人。他们在僵化又有所松动的体制之下,有时候集体无意识于各种落后意识和陋习,有时又不自觉流露出传统美德,于是在各种荒谬的冲突中变异出各种形象:刻板执师生之礼的中年老师,完全不知道怎么和异性打交道的学生,被金发碧眼歪果仁惊呆了的渔民,教他书法、武术的各号艺术家……结尾虽仓促,但颇有古龙之风。临回国的前夜,他的武术老师,曾出现在《少林寺》电影里的一位武术大师突然出现,带他到屋顶,拿出两把长剑,递给他一把,两人练完最后一招。就在他等待决战的关键时刻到来之时,这位向来不苟言笑的师傅非常缓慢地说:今夜我带来了两把长剑,但只带一把回去。06-08
  • 伸伸如也
    今晚我帶了兩把劍來,但只帶一把回去……01-02
  • 范克里夫大尉
    “在她们看来,我是个卖打药的洋人,虽然运气不佳,但一定精通中国功夫,还能用气功治病。”04-07
  • 飞翔的兔子
    很好看,作者本人也很幽默。笔下的人物也都很纯真。10-02
  • 外国人写中国,字里行间冷静,却透露出心底深深的感情。1982-1984,那两年的长沙与中国,有谁还能记得那么多的细节?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