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量子态的观测者
    世界观的“拼图”比喻令人印象深刻。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发展比想象中更加牵涉社会、政治、文化,它们相互影响促进,作为整体被更新迭代。关于三大科学理论对牛顿世界观影响的讨论引人深思(第一部分需要习惯后才有较通畅的阅读体验,可以先跳过从第二部分开始阅读)12-18
  • ⚡️
    非常难得一本能把科学、哲学、科学哲学都讲得明明白白、丝丝入扣的书。“世界观这个概念,实际上比它给人的第一感觉要着实复杂得多。”实际上,也许大部分人甚至不会从感性出发去尝试接触“世界观”的“概念”。作者在这本书里给世界观下的定义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观点如同拼图的一块块拼板一样相互联结”,并非通常意义上所谓“三观”的个体的主观认识。他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的是建构在“一种清晰、固定、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拼图式的观点体系之上的社会主流文化观点。在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主流文化也许并不那么讨喜,但实则我们谁也不可能真正远离“主流”,哪怕声称自己不需要思考何为经验何为实存,无所谓证伪或是实证,更不关心目的论、工具论或是本质论。但谁能真正对这个世界视而不见呢?综上,这是一本能带着我们“看”世界的书。02-28
  • 恶魔奶爸Sam
    老生常谈,无甚新意,还不如初中政治书管用。08-10
  • 不二不是姐
    不愧是人文通识读本,用简单的话把过去和现在怎么测量世界,怎么认知宇宙的方法说得很通俗明白,大众的思维是怎么样一点一点的转变和科学家的贡献分不开,书本很高能,可能是我太无知。新的世界观,随着科学家不断地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不断地更新着,而每一次更新,都是对过去世界观的重建,但这仍不是终点,与未来较之,我们就像过去了的17世纪,仍然没有看清,没有明白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模样。这不是终点。11-28
  • 安猪
    有机的世界、机械的世界……我们通过隐喻去理解世界,直到我们走到了隐喻的边界。01-15
  • 刘冰同学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保持与时俱进,《世界观》是必不可少的一本读物。阅读大陆简体字版的《世界观》一书令人轻松愉快。五星!12-04
  • 张利东
    读过才知自己科学素养有多差。03-24
  • saintdump
    从观点拼图的隐喻出发,梳理了对于自然世界的科学观念演变史(后两部分)和相应的哲学工具(第一部),对我的启发是区分了经验事实与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两者并无绝对界限,随认知而变),从中可以窥见科学如何取代(自然)哲学的位置(以牛顿机械物理观为标志),更重要的,是解释世界的理论系统如何发展。可以联系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式、库恩的范式和霍金说的模型依赖来看,这里面的突破在于概念对肉身经验的超越(背后是技术对人类观测的扩展),以至于无法再诉诸传统的观念范畴(相对之于时空、量子之于定域性、演化之于人类本位),如作者所言,宇宙成为一个“无法用任何方便的隐喻来概括”之物(但我们仍可以工具主义的态度视之)。书名没有核心主题“科学”二字,但说实在的,这个时代人的世界观如果还没有科学思维的痕迹,那很难说是健全的。01-07
  • 巧克力可丽饼
    先声明:我是一个理科白痴。我翻开书,直奔最后一部分“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而去,先是“相对论”,狭义相对论部分公式和计算比较多,广义相对论部分没什么公式计算,但大致还能看懂,还做了一些笔记,随后开始看最近这些年在科幻片里频繁被提到的“量子力学”部分,这部分内容我完全没看懂,想做笔记都不知道抄哪一句话好。接下来看“进化论”部分,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抽象不同,进化论照理说是比较好讲的,可以讲得比较形象生动,然而这位作者的描述让我觉得啰嗦而且索然无味。05-05
  • Gaaloeng
    书里面的最后一章总结到:任何一个世界观都有一个隐喻。"在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宇宙被看作像一个生物有机体.....在牛顿世界观中,宇宙被看作像一台机器...新近发展所主张的宇宙可能是一个无法用任何方便的隐喻来总结的宇宙"。无法方便描述是因为量子物理中的各种奇异现象让牛顿世界观陷入了"危机"。观察使得量子物理的实验结果发生了变化。 这让我想起了《三体》的第一部,开头的那帮物理学家说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非常怪异。沿着剧情的发展,那是因为三体星人已经派出了智子把地球的量子物理研究封锁了。 这么一对比,我们现在的量子物理学是不是也被外星人封锁了啊....或许现在量子物理的奇异观察现象也是刘慈欣《三体》的起点?06-25
  • 悟饭
    我们用十多年的时间应试到厌恶学习,再用更长的时间和所剩不多的好奇心打碎之前被灌输的唯一解和功利性,重燃对世界对科学的热爱,由衷感叹物理之美,生物之美,宇宙之美02-19
  • 华章心理
    《中国科学报》上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对我启发很大:很多人都以为刨除成见、“解放思想”是很容易的,似乎只要搞一场“头脑风暴”,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了。但“风暴”更可能带来的是迷失而不是明朗。又有很多人以为“叛逆”一点儿就可以跳出成见,老师说黑,我偏要说白,但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我比如我强行把旧拼图中的一块知识抹掉,但留出的那块空缺仍然还会保留着固有的形状,当我拿取另一块貌似对立的拼板来填补空缺时,要么它和周围的拼板完全搭不上,要真能搭上边,那么本质上还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能够拥有看待世界的正确方式,才有逐步刷新认知的可能!11-19
  • 曹小青
    如果你每天都读你看得懂的书,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观。不是世界变化太快,可能是你的世界观还没来得及刷新。所谓成长,就是用“世界观”升级认知。很难懂的一本书…世界观指的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观点如同拼图的一块块拼板一样,互相连接。我们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面,我们每个人都只生活在哲学家为我们打造的思想通道里。04-29
  • 匹勒
    分了五天看完。对于认知体系的迭代,作者从亚里士多德体系、到牛顿体系,再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体系和二十世纪量子力学体系,以及演化论的体系,进行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论述,是一部条清缕析的科学哲学佳作。美中不足的是,作者的论述重复啰嗦。01-22
  • 寂地
    老实说里面有些物理和量子的部分我一个理科很差的人看得云里雾里,但是对世界观的认知,我们科学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何渐渐形成真的非常有趣。宗教和哲学都在科学的进步之下不断的发展,改变。真的是一本可以改变或完善思维的好书。活在这样一个有趣的世界,很幸运。01-18
  • 林峰
    我们来不来就爱讲三观,没读这本书之前,你可能没发现你的世界观都没建立好,所以更妄论建立在世界观之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字对读者很友好,几乎每章都都让你产生一种原来如此之感。翻译也不错。12-29
  • 小一瓜
    这本书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台版,第二遍是大陆的第二版。后者比前者好非常非常多。看完第一遍的感觉是写的很好很厉害,但整体没有抓住一个清晰脉络,但第二遍看完,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再从爱因斯坦到量子理论,最后进入演化论,可以达到闭上眼睛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的程度。可以说这本书是2018年最重要的书之一,用它来作为2019的开始,也是个非常不错的预兆。01-06
  • 六弦断有谁听
    国内各阶段教育缺失的一个部分,这本书帮你用几块大拼板简单拼了个样子,自己的世界观拼图还需要在多了解世界的基础上逐步拼出来。这版翻译得真好,看不出外语原文的痕迹。12-04
  • 罗成
    全新翻译,一本颠覆世界观的好书,世界早已变了,但我们的世界观还停留在牛顿时代。11-30
  • 哼哼.floweray
    这本书书如其名,第一部分上来就让我怀疑自己的“世界观”:我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怎么证明“没有地球太阳还是会绕~没有理由~哎呦跑偏了”?不同于读罢《三体》后的那种硬核抬头仰望星空,怀疑人生,也不像《天才左疯子右》这种故弄玄虚造成的短时迷离。这本书严格的遵循了“不破不立”,“又破又立”的原则,从哲学基础命题肇始,以天文学为主干,构造“世界观”的基本框架,继而用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等添砖加瓦,并对传统观念的神学进行了参照和分析。特别是对时下很火的量子理论对哲学及神学的架构以及进化论对伦理学乃至博弈论影响的提出,颇有见地。作为文科生,除了个别专业理论部分因为没有功底,读时稍显费劲,基本上沿着作者的脉络是很通畅。哲学的尽头是不是神学不敢妄言,但科学的骨髓中必须有哲学的基因。好书~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