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单音
    对这个领域失去兴趣和耐性了05-16
  • 古越淳风
    2001年5月10日借阅,印象比较模糊了。04-23
  • 怨鬼
    一般看不太懂,不太属于哲学 说生态和人类学比较合适。名字起挺好05-13
  • 閱閱江樓齋主人
    一部论文和散文的集子。如果没有现在我想写的这篇论文的需要,我很可能还不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环境伦理学或生态学的意义。可惜的是,今天,中国的哲学越来越多地走向了课题,不会走向荒野了。01-29
  • 千秋
    补标前些日子写论文的时候看得书。开头讲环境伦理的那块很有意思,也准备把环保作为自己一直跟进的领域。我对作者身上的牧师气质没有意见,但后半本言辞优美的布道文实在没耐心消受……02-05
  • 羽落弦
    生态伦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展开论述。09-04
  • 瓶尔小草
    最后还是因为写论文一口气看完了……11-30
  • 蘭竹
    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文字中渗透出的活力、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的挚爱。罗尔斯顿这位老学者,竟是一位优秀的背包客,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梦想与热情。再想想国内学者干枯的生活和性情,哎……03-30
  • naturaller
    关于孤独与荒野那一段,写得精彩之极!这个春夏,一定要为了这本书再独自去山野露营。02-12
  • 之乙
    书中虽然提出两种伦理学:primary environmental ethic和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ethic(中译正文为”根本意义上的环境伦理学“和 ”派生意义上的环境伦理学“,但索引里译为“第一性意义上的环境伦理”和“第二性意义上的环境伦理学”。),前者是自然主义(naturlist)伦理学,后者是人本主义(humanistic)伦理学;虽然强调荒野的内在价值,但全书的99.99%的文字是讲荒野的工具价值的;虽然希望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但仍然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框架里讨论荒野的价值,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对荒野自然的需要,是在于我们欣赏它的内在价值,而非它的工具价值;这正如我们需要生活中其它的一些事物,如像我们需要音乐与艺术、哲学与宗教、文学与戏剧一样。”01-18
  • 余霜仁
    归根到底并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因为仍在坚持是“我们”在保护自然与环境,“我们”具有责任。12-09
  • 烂鱼充数
    大一。好书一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沉思很有启发性。01-26
  • 新鲜的笨鱼
    身体留在城市,思绪飘向荒野。09-30
  • 沧海客@爱翡翠
    当年为了应约写关于环境伦理的东西看了一遍,实在无聊得紧。这也叫哲学?08-28
  • 组织知道就行了
    提出很对值得思考的生态伦理问题 但是作者归纳各种的“生态价值”归根结底仿佛仍是人主观下的一种判断,纵使自然本身具有内在功能,还是被人这一主体感受到才能称其为价值,这样说来,生态价值的概念给人的感觉依然很悖谬……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