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_(ツ)_/¯
    南京江寧有條隧道,沿著它一路走,覺得我就是一個只吟詩詞不做政治的亡國君。01-16
  • 麦子
    科举太难了,如果是我,大概早就选择放弃了吧。06-26
  • 劈头士》睁木
    已购。全面有趣的专题普及,最后一章总结了科举的意义、优势及后来的崩溃。年老童生剃须以虚报年龄。院试时认定童生行为不端会加盖十种不同印章:移席、换卷、丢纸、说话、顾盼、搀越、抗拒、犯规、吟哦、不完。乡试考场被称为贡院,书里写到了许多有趣的细节,考试期间举子突然死亡,大门不到时间也不会打开,只能用草席卷好,从围墙抛到外面。考场闹鬼。殿试试卷作答方法,双抬(是皇帝及与表示皇帝有直接关系的词语,如天颜、上谕等要抬起两字书写)、三抬、单抬。赵翼由第一名被调为第三名,后此事失去信心,远离时政,一心向学。武科举一章节都不错。07-08
  • 冯斯托洛夫斯基
    【2019–第四本】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将中国科举制度的实态在尽可能不夹杂主观判断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叙述出来。” 书的“后记”也很有意思,作者分析了日本的考试现状,原来日本也是“入学困难,毕业容易”,考上大学后也很好混。还有,书里多次提到科举考生遇到鬼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这种苦逼到极点的考试见不到鬼才新鲜呢。03-29
  • 养鸡场客卿
    扫盲,写穿越文或须参考,,,11-23
  • 络绎很无聊地
    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外带轶事趣闻。好像自己跟着赶了一遍考一样。科举的难点在于,需要运气好生在有钱人的家里,才能读得起书,有钱赶考,还有有强壮的体魄应付一轮轮考试和奔波。08-17
  • 越石赋扶风
    科举作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尽管其过程是公平的,然而在一开始就是以富人阶级为对象的,认为科举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有了科举,政府就放弃了对教育的投入,把教育事业委托给了民间,无论是教育还是考试费用,都需要由考生自己来承担。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落后的弊病也就越突出。05-19
  • Marlais
    非常好的一本小书,雅俗共赏。补充了不少科举细节冷知识和掌故(乡,会,殿试前原来还有资格考;列举了不少考试中的怪力乱神灵异事件)。打击贵族,选贤任能,划分名额,分配政治,型塑文化观念,促进社会流动。科举制对于理解中国政治发展实在太重要了11-09
  • 狄狄
    一个人人有所知的题材,写得这样让人有所得,很可见作者的功力。看似通篇都是介绍性文字,却总能切到关键处。行文细致生动而不繁琐,如关于乡试的那一章,再辅以那张“南京贡院平面图”,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科举形式上严苛的公平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荒唐性都变得可感可触:考试期间大门不能打开,答题要几天几夜,举子需自带干粮或用砂锅烧饭;若有人意外身亡,尸体得从围墙上抛出去。不过,正如宫崎所言,对已经远去事物的弊端进行指责和谩骂是容易的,但这并不是对历史的真正评价。我们需要在一种更大的视野中看到,中国人在6世纪末就开始探索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公平性的选拔制度,这是了不起的。当然,今天依然存在的“考试地狱”、“终身雇佣制”、教育投入上热衷“个人型负担”以及大学教育趋于形式化等问题,似乎与“科举精神”有着某种关联。08-10
  • 溪云
    讲到因果的怪力聊斋,作者和古人一本正经的趣味,只有特定领域的历史才会呈现,被困贡院一周,苦学数载,家族重望,似锦前途,在那个只能卷缩身体的空间,无论年少或白发,举人们在疾笔时在想着什么,而天亮鸣炮后,走出贡院,各人的天地却己然不同。08-30
  • 长日将尽
    宫崎君,你的良心大大的坏。虽是讲古代科举,实是对现在教育的反思09-22
  • 大甜甜~~
    以前还写过日文版的书评,终于出版了!祝贺!01-16
  • 伯樵·阿苏勒
    宫崎老两本《科举》今年都要出了,可以两厢对照阅读~有时日本汉学家真的很好玩,一边能写无比细碎和专精的文章,感觉不要太正经、太正统,但一边也有砺波护《冯道:乱世宰相》、堀敏一《曹操》、宫崎市定《雍正帝》、杉山正明、竺沙雅章的作品~而且几乎都写得举重若轻,虽然很多观点认识早已被翻新,但入门读来,还是相当不错~01-25
  • Nelly.L
    后记中作者从科举制度引申到日本教育制度及终身工作制弊端的讨论挺有趣也很在理。当然,了解科举历史也能够更好地反思当下中国的教育。宫崎市定认为,从宋代开始,国家就逐步减少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完全倚重科举来选拔人才,这相当于把教育的责任推到个人与家庭,变相限制了阶级流动(虽然理论上市农工商各阶层的人都能参加科举,但准备科举的过程中花费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02-04
  • 安提戈涅
    宫崎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类学人吧,学他怎么把问题讲得温和、澄明、持中、不逼迫人。读《科举》,越是荒唐可笑处,就越发心酸。原本是为了抗衡贵族体制开创的选拔体系,到了晚清已经沉疴遍地,尾大不掉了。宫崎也正是主要参照清代的科举制度进行书写,几乎有种跟随他一步步参加县试、府试、院式最后殿试的升级打怪之感——为了参加考试,得在贡院的“单人牢房”里关三天,自备被褥和食物,甚至一边开火做饭、一边答题,场面感人。贡院的空间设置非常类似于福柯的全景敞视监狱,监考者能在多个瞭望塔上对考生进行全景式监控;看到年老的考生虚报年龄、抱着试卷不放的文献,也倍觉心酸。看的时候还开了一个脑洞:如果这些材料是孔飞力来写会怎样,因为宫崎明显提及科举考试中道德评判、神秘主义、道教影响的范畴,但并未具体分析。读书会备选。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