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éon
    保罗说是他启迪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初看也是这样,再来,要慢慢咀嚼了08-17
  • 栖栖失群鸟
    外国人在上海的革命故事。生与死之间的抉择问题,为何而活,尊严?内心孜孜不倦的事业?08-24
  • 卢墨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06-02
  • S.
    悲哀,法共对共产主义的想象让他们无法对话,除了刺杀暗杀政变暴动还有什么具体的政治诉求?但又符合人类行为准则,看别人搞不好先把别人干掉,至于自己能不能干的好再说吧,明治维新初期的天谴式暗杀也一样。龚古尔也有不少政治色彩,书是一般的。10-22
  • Lesmurmures
    [027]特别存在主义,特别法,所以成也在法败也在法09-21
  • 中华田园企鹅
    翻译得有点那啥Roman philosophique01-27
  • Liwuyang
    精彩但不太好读的(可能是翻译问题)革命小说,再度思考念头与拳头、遥远的与迫切的问题。02-01
  • Jelly
    这本比《征服者》相对来说稍微通俗一些,至少描述通过参与的人而对事件描述的比较清晰。马尔罗一直在强调,人无法选择死的方式,但可以选择活着的方式。他这种观点似乎只能通过一些反抗事件来表达出来。马尔罗的对话很难看懂,并不一定都是轮流说话,也有说两句的情况,这就导致经常要回头看一下最近的说话人是谁。06-24
  • 夜尽天明
    在火车锅炉中永生,在焚尸炉中永生09-06
  • 牟仃
    发现这本书已经看过多年了。马尔罗到东方参加反政府武装后写下的。极其晦暗、压抑,如同利奥塔所说:“死亡以铅和黄铜骨架的形象出现,”人只能以虚无主义姿态与死亡对峙,死亡的气息又如浓重的阴霾四处弥散,构成全书的骇人氛围。人物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不像通常的革命小说。那时的马尔罗还是个左翼知识分子,如果是在某地,八成会被当局打成“大毒草”。04-12
  • 铁皮小坦克
    写得真好~我们用喉咙听自己的声音,却用耳朵来听别人的声音,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一种方式去理解别人,却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自己。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