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臣万
    首先,不得不佩服作者作为日本人,其中文造诣之深。她以常人方法论来俯瞰体裁,试图搭建一条从科学概念到日常概念的通道,为民俗研究吹进一阵新风。特别是有关“调查”的一段很是有趣,值得一读。03-21
  • 芬兰铁匠
    颠覆我许多学科认知。/看到了我渴望达到的学术研究高度。努力的方向。10-03
  • 南池子
    这本博士论文对民间文学进行理论的转向,注重“体裁”概念的日常使用,试图以此展现一种完整、鲜活的民众日常生活世界。这种努力着实费心,专列一节提及“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关系,再次回到一个学科讨论的基点:”民“的相关问题【民的话语、民的内质、民的时间性、民的存在形式、民与学者之互动等】。倘若不理解作者为何强调这种区分,就无法理解“拉家”与聊天、拉家常有何区别。虽然这种划分和融合对于讨论的展开上存有必要,然而学者之田野与“民”的当下生活之间的这种厘清中,何尝又真正做到了一种还原与重置呢,毕竟彼此之间的知识可以分类,但仍然在宏观和更高层面上是“知识共同体”。只是,体裁的核心问题还在于类型化与命名二者。另外,可参读方慧容的《“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的“真实”》。10-30
  • Sarcophagus
    民俗学本位,大量运用常人方法学、话语分析、戈夫曼、维特根斯坦,所以…很好很细致,是口述研究具体操作范本,但要看如何探讨权力、历史、记忆问题就会无所收获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