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celine
    探讨了城市发展的缘由,未来及结局,特别在名词上较真的作者,尤其是无穷无尽的排比疑问句令人昏厥。04-03
  • 椰褐
    本书的核心是城市创造了社会和生活,这很显然是反马克思的,和英美的主流也不见融。零零年之后英美突然对六十年代城市动荡下的法国知识圈感兴趣了,一个原因是英美本身的社会科学实证主义气质的城市研究缺乏理论和批判性,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二个是英美本身的批判思路被后殖民和文化研究带去另一个方向了,所以迫切需要一个理论化框架能够就城市谈城市,大卫哈维虽然占据了这个生态位,但是他还是年轻了一代,他的主要批判集中在七十年代之后的新自由主义容易碰到政治问题,这时候Lefebvre显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了。但是我觉得Lefebvre的原创性被高估了,他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里面没有阿尔杜塞那么有原创性,放在整个社会理论框架里也远没有布尔迪厄那么自洽,但他的历史地位还要等几十年看影响了我们这一代的谁07-31
  • Mono是
    Totality and centrality; fragmentation, separation, and compartmentation. Urban phenomena are full of complexity, paradox, and opposing forces. Difficult book. Deserve (many?) revisit.01-08
  • 雪豹宝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整个人都升华了。啊,哲学!02-14
  • 寒露
    1.后现代空间生产概念的雏形,后现代城市空间与现代工业空间的差异论述,空间、都市作为方法作为生产作为建构作为结果而非仅仅是场所本身,空间成为本体;2.借城市空间说意识形态,单一空间的意识形态霸权,多空间的革命可能和阶级斗争。神话-意识形态-乌托邦构成under, in, trans体制的结构,怀有乌托邦理想而对左派沦为意识形态加以批判。后现代之城终无法回到亚特兰蒂斯和理想国,不过依然孕育超越的可能03-10
  • 马住
    吗的 读不懂 但总而言之urban/rural stands for the dominating center/the dominated periphery. All utopia ideologies and histories are placed inside urban space or at least a quasi-city arena(很有洞察力的一点), which established the formulation of future and people’s perception of fate.那么如何弥合城乡裂痕? socialist city之规划幼稚无望,本应拥抱rural revolution却着迷于建设城市 结尾也只有构想而无答案 漫长的路要走啊额额03-13
  • 潺潺椆
    某种程度上比The Production of Space精彩。放在1960/70年代,提出了the urban的概念,于是有了Castells的The Urban Question。列对城市是有美好期待的,期待在于The Production of Space后面提出的differential space。The urban在当时的他看来是一个尚无法定义的过程,可能通向一个理想世界。城市孕育多元选择,有压迫,有反抗,充满可能。11-06
  • Sapere aude !
    It’s incomprehensible to me…02-24
  • mayfish
    法文版出版于1970年,英文版呈现很晚,但其实该书是早于空间的生产的,书中也谈到了很多关于social space与habitated space的问题。感觉蛮马克思的,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讲述从rural到industrial再到urban的变化。认为urban相对之前的社会形态有很多变化其实也是political,是non-place,但是为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08-14
  • 化城
    Intro to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he urban as a whole as a stage, space of exchange, hetertopy, check book to see notes. 06-14
  • Belgium
    要命,发现好多书没勾。04-30
  • Blade King
    后面的几章确实很有意思。09-21
  • 短章
    四年前给的是四颗星,现在觉得五星都不够。11-12
  • murmur
    好看,现在去看看骂他的人。03-15
  • 城市笔记人
    不太喜欢列斐弗尔以论代史的一贯做法,但是给了此书5星。因为,从其分析中,特别是有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市社会类型分析下,具体逻辑要点中,看到了一些真知。特别是在“城市形态”一章中有关城市社会中,城市空间的特点,与之工业逻辑和农业逻辑的差别比较一项,令人有所觉悟。本人之前可以想到农业社会与乡村空间的形态因由,也可以想到资本主义逻辑下的空间组织,却对不断变化的城市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感到迷惑,这书,基本上解答了这个命题。算是一点收获吧。这书既不像形而上学,也不像历史,而是分析视角的总结吧。其中观层次的层析,的确是马列分析方式的深化和改良。最好是跟欧洲城市史结合起来读。好书。推荐给城市研究的读者,并提醒大家注意此类分析的诸多陷阱。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