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Alvvayz
    扎根不是社会,而是别的,城邦不是社会的。恶,平庸单调,令人厌烦。善,是不正常的,但有可能的。义人拥有善的本质,而不是善的表象(名声)。一个人的美德在于把正在承受的恶保留于己身,在于不借助行动或想象把恶散布到自身以外并以此摆脱恶(对空的接受)。超脱不可能没有痛苦,而在不带仇恨和欺骗的受苦里也不可能有超脱。爱不成比例(没有回报)是一种公正。爱欲的回报并不来自被爱者,而是来自爱者自身灵魂的美的攀升。06-11
  • 乙左左
    虽然未完成(结构已完成),但这悲剧让我着迷。首先是对幸福的理解:维奥莱塔的幸福是一种无知的幸福,一种偶然的幸福,一种易碎的幸福。接着是对主人公拉斐尔的悲剧原因,他出于怜悯而背叛,他自以为可以调和不可能调和的矛盾。文本上在十六场拉斐尔独白中,“她”既指威尼斯又指维奥莱塔,文字在这种双重映射之中毫无矛盾。接着是结尾的处理,那种作者笔记里突出的压力也显现。可以理解西蒙娜嶶依的名字在很多作者的评论里出现过很多次,与她思想的深度有关。我从这本迷上她,一种迷人的特质。06-03
  • No kitsch
    全靠译者后序给作者加戏 再也不想看未完成的手稿了 可以让作家瞬间跌下神坛 作者本人肯定也不想让这样草率的作品面世05-26
  • 玲自体
    拯救必须开始,拯救必须失败被拯救者必须不知,拯救他人者必须纯粹被动到人性被神性吞噬:怜悯是一种神圣的自残,精神充实基于肉体沉沦。悲剧在于人是应当拯救但不能拯救的。善人和恶人的差别只在于堕落的条件偶然突然顷刻间倒向那不幸的一边(不久就会倒向另一边)每个爱他人者都从神界降落,以纯粹被动的受苦抵达超越生命的主动性,神性之爱具有不计成本的摧毁性。加斐尔的怜悯带给他世界上最高的酷刑:无主牺牲。加斐尔本就属于西班牙军队的例外状态,皮埃尔的友谊之爱被维奥莱塔的圣洁所取代,召唤着加斐尔的神性,最终使他背负叛徒的罪名遭到驱逐。复数第一人称在单数第一人称前等于空,王或民众人变成复数的虚无单位,而皮埃尔对加斐尔、加斐尔对维奥莱塔这种单数第一人称的爱(英雄、将军的爱)才绽放出生命的溢满,直至跨过耻辱走向死亡。06-27
  • chow
    震撼。“真正而完美的正义必须不带名声。受难的本质不在苦难,而在名声的消亡。”另第一次看到薇依的照片时,我总想哭,那像一张受难者的遗照。她有一把瘦骨嶙峋的硬骨头,是羊群中拥有明亮眼睛的一只。07-03
  • 孟冬
    原以为主角会是信仰骑士,没想到是悲剧英雄。整部作品延续了悲剧的对立,即英雄与环境之间的希腊式冲突。加斐尔因为善意保护了城邦,他本应无罪也不该有罪,但从同伴的角度看,由于他的背叛他们才被处死。加斐尔到底做错了什么,使得他从高贵者沦为被凌辱者?薇依给予这位主角太浓的悲剧色彩,在他身上有着同样因拯救而受罚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但加斐尔与希腊悲剧英雄不同,因为没有哪个英雄像他一样被极致的恶征服。善意没有为他带来声名与尊严,就连最了解他行动初衷的人也无意为他开罪。从愤怒到绝望,加斐尔领受了悲剧英雄的语言——沉默,然后赴死,可他最后却问“我存在吗?”在肉体死亡前精神就死了,随之而去的还有对存在的肯定,他没有殉道,这是他与希腊悲剧英雄的不同之处,但他的死同样让旧有的正义失去效力,也让他带着义理走向未知的审判01-05
  • Wafflebowl
    不怎么爱读悲剧但是这部真的很喜欢,连着前面的创作笔记部分反反复复看了三遍。由于是未完本再加上把27条笔记一并译出,能看到部分的思想过程和剧作形成过程。作为极富才华的哲学家剧本意图明确且直接,带有许多历史现实及人类基本问题的思辨性隐喻,冷峻又睿智。极致的爱和义显于纯粹的苦难和声名的消亡之中,古希腊英雄结局的光环在薇依这里被剥离,“完美义人的形象和耶稣受难的形象合二为一”,纯粹的爱无回报而爱。读到“排除多少罪过,就要承受多少不幸来抵偿…一个人的美德在于把正在承受的恶保留于己身,在于不借助行动或想象把恶散布到自身以外并以此摆脱恶”,发现薇依完完全全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以及现实中一些经验在剧本里被精准有力地体验,又在笔记里被重申。值得一提的还有剧作中有意的黑人灵歌式重复和沉默的使用、痛苦的延长。12-28
  • 其斤
    读完整部剧作和译者的后记再倒回去看开篇的笔记才得以窥见万分之一的核心。美永远使人怜悯,英雄诞生之初就已是悲剧。08-06
  • 鲸鱼不是鱼
    有点可惜是一部没有写完的悲剧,不过从薇依留下的笔记倒是窥到了一些戏剧创作的思路。加斐尔对维奥莱塔的爱注定无法被世人传颂,那样的爱是一种孤独的确信,近乎神的精神体验。维奥莱塔会迎来新生,但她必须看不见这一切,她必须一无所知。而世人必加之污名。我依旧无法确定,自己能否付出这般静穆的爱。05-25
  • 易易
    完美义人没有正义的声名复数第一人称,巨兽的阴影「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太清楚何谓苦难的光环。这是一种慰藉让我们忘却真正的公正。我们在情愿为爱付出所有的瞬间领悟到的公正。我们误以为互有回报的爱才算公平,殊不知爱不成比例(没有回报)才是一种公正。我们必然地陷入爱的失意,蒙受生离死别的疼痛。在疼痛和怨恨中我们进一步忘却柏拉图的教诲。爱欲的回报并不来自被爱者,而是来自爱者自身灵魂的美的攀升。我们把爱的失意甚至上升为爱智者的不幸。我们原本有一次走出洞穴的机会。但我们多么骄傲!我们从幸福的欠缺中延伸出一种悲哀。我们转而公开痴迷起不幸、苦难和不均衡。我们留在洞穴里一动不动,焦虑地寻求自我毁灭。」04-29
  • 荷尔德森
    何诺的发言“必须让他们突然发现脚下踩空并且永远会踩空”简直就是近来日常生活的精准描述。如果有一个人懂得书写生命里所有的obscure & absurd & twisted & painful & joyful moments,那这个人就是薇依。03-25
  • Peter Cat
    如若完稿,应是近代一等一古典悲剧,但或许妙也就妙在这出悲剧是一个未竟稿,以至于我们读到是一个在全然裸露的生成中的文本,一个隽永诗句下如此托付于理性的谋篇布局。稍显遗憾的是,译者附上的解读文本,纯粹文字风格上感性有余,分析不足,或者说不尽其兴。03-24
  • 镜中
    生活不易,每天(近期)靠读薇依续命。短小直白的一部悲剧,读出了索福克勒斯的两难感和莎士比亚的叙事感。加斐尔的爱是会招致狼藉名声的爱,从本质上说,“悲悯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悲悯,悲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试图用神性的东西来施舍人间,必然招致自食其果的审判。完美英雄没有正义的名声,也不需要这名声,爱欲的回报并不来自被爱者,而是来自爱者自身灵魂的美的攀升。在此,我看到了从柏拉图到王尔德的内心06-02
  • Kdropinstant
    “直接或间接以复数第一人称进行的思想,远远比以单数第一人称进行的思想更背离正义。”03-15
  • ketos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03-23
  • 遇春
    “爱一个人是因为看见对方身上的美,那美是没有声名的,别人都看不出,单单一个人看见了,心里疼惜那美的脆弱。经历这样的爱的认知的人在那一刻大抵都会心甘情愿为这爱付出所有,并把这认定为一种公正。我们误以为互相有回报的爱才是一种公平,殊不知爱不成比例才是一种公正。我们原本有一次走出洞穴的机会。但我们多么骄傲!我们留在洞穴一动不动,焦虑地寻找自我毁灭。”04-05
  • DollyTilly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我来说,这将是我阅读柏拉图、尼采和试着理解基督教的大门。“在苦难中全神贯注地拥抱真实”。不止一次地被触动,先读笔记并不明白,但读完剧作,笔记便懂了一半,最后再在译者吴雅凌的后记里把整个体系串联起来,由衷地发出一次次赞叹。我真的赞叹不已,对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也对薇依这脉络清晰的隐喻。译者也功力深厚,附录整个看作一篇论文,让我无法停止,难以自拔。太振奋人心了。03-23
  • 恶鸟
    很少看悲剧,西蒙娜·薇依的厉害之处,从短短三幕剧里,把不幸中遇见神和爱中遇见神合一,怜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怜悯;怜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邻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03-04
  • Mason
    “爱欲的回报并不来自被爱者,而是来自爱者自身灵魂的美的攀升。”03-10